(

)

写景
山水
自然
赞颂
城市
山水田园

译文

矗立在高山中的寺庙在层层石阶间环绕,远处的山色与草地颜色相连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
坐在这儿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景色,但寺庙外的世界与城市的繁华和忙碌相接。
山涧里倾泻而下的飞泉像千丈白玉一样壮丽,越过墙头的修竹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哪位画工能画出这样的美景?仿佛把江南的美景都移到了眼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山水画卷。诗人张商英以“萧寺回环石磴间”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幽静的古寺之中,石阶蜿蜒,与四周的山光草色相映成趣,形成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接下来,“山光草色远相连”,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坐中清景追唐迹,门外红尘接渭川。”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是对内景的赞美,内景中的清雅之气让人联想到唐朝的风韵;另一方面则通过“门外红尘接渭川”这一描述,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形成了一种内外世界的强烈反差,强化了隐逸与现实的对比感。“落涧飞泉千丈玉,过墙修竹一梢烟。”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如玉带般晶莹剔透,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纯净;而“过墙修竹一梢烟”,则以竹林的静谧与远处轻烟的缥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层次感。最后,“画工谁绘当时巧,移得江南在眼前。”诗人感慨于眼前的美景,仿佛是画家精心绘制的江南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舟入罗旁之水将访西宁张明府有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溪尽山城出,高高在乱峰。厓飞千树瀑,石响一林钟。叶落传人语,沙乾失虎踪。夕阳茅店外,樵影下寒松。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