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饮
南
窗
闲
徙
倚
,
风
露
已
秋
深
。
晚
色
兼
凉
至
,
浮
云
带
日
阴
。
池
荷
欺
碧
玉
,
篱
菊
暗
黄
金
。
时
序
将
遒
尽
,
翻
惊
壮
士
心
。
写景
秋景
咏物
咏菊
节气
寒露
励志
译文
我悠闲地倚着南窗站立,感觉到秋天的气息已经深入风露之中。
夜晚的凉意与微风一同到来,天边的浮云带着日影的阴影。
池塘中的荷花比碧玉还要鲜艳,篱笆边的菊花在暗处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时光将尽,这一发现让我这个壮志未酬的人感到惊讶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南窗边闲坐,感受着秋夜的风露,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晚色”、“浮云”、“池荷”、“篱菊”等意象,细腻地展现了秋季特有的景色,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深刻体悟。“南窗闲徙倚,风露已秋深。” 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间,诗人独自在南窗边徘徊,感受到深秋的风露,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晚色兼凉至,浮云带日阴。” 描述了傍晚时分,凉意渐浓,天边浮云遮蔽了太阳,使得光线变得昏暗,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池荷欺碧玉,篱菊暗黄金。”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池塘中的荷花虽已凋谢,但仍保持着碧绿的叶子,仿佛在“欺凌”着碧玉;而篱笆旁的菊花则在暗淡的阳光下绽放,金黄色的花朵显得格外醒目。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秋季植物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时序将遒尽,翻惊壮士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诗人意识到季节即将结束,不禁让壮志满怀之人感到心生惊惧。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猜您喜欢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雷州雷祖庙联
清·徐琪
为一世振聩觉聋,蹈厉无前,鼓荡烟霾走精锐;愿四海祥风膏雨,威棱不露,弥纶天地养和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宿松树塘
清·和瑛
苍松傲雪青霄上,六尺方床对松放。清秋月照松间雪,雪月交光松心壮。四时盘错不改柯,夭矫虬龙茁无恙。忆自天戈西北指,大木斯拔疾雷将。旦旦伐之四十年,梁栋尽供都料匠。赖有相传不.....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