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
母
神
皇
词
东
风
未
燥
昭
陵
土
,
感
业
尼
称
天
下
母
。
唐
室
山
河
忽
变
周
,
李
氏
儿
郎
更
姓
武
。
洛
水
泱
泱
出
宝
图
,
黄
金
烂
烂
铸
天
枢
。
五
王
不
入
迎
仙
院
,
二
竖
能
忘
受
命
符
。
君
不
见
汉
家
元
后
号
文
母
,
庙
食
从
来
侄
祀
姑
。
历史咏物
写史事
怀古
译文
东风还未吹干昭陵的泥土,感业寺的尼姑被尊称为天下之母。
唐朝的江山突然易主变为周朝,李家的儿郎改姓为武。
洛水浩浩荡荡地显现出宝图,黄金闪闪地铸造了天枢(一种天文仪器)。
五位王侯未能进入迎仙院,二竖(疾病)却能让人忘记受命符(或许是皇命或天命)。
你没有看到汉朝的元后被称为文母吗?自从庙食开始,她的祭祀对象是她的侄子和她自己。
赏析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宪的《圣母神皇词》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唐代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墓)与感业寺的关联,以及李唐王朝的变迁。诗中提到“东风未燥昭陵土”,暗示历史的沧桑;“感业尼称天下母”则点出感业寺在唐代的重要地位,可能是指武则天曾在此出家,后来成为女皇。接着,诗人写到“唐室山河忽变周,李氏儿郎更姓武”,反映了唐朝由李姓变为武姓的政变,即武则天登基之事。洛水“出宝图”、“铸天枢”象征着新的政权建立和权力中心的转移,而“五王不入迎仙院”暗指旧贵族的失势,“二竖能忘受命符”则寓言武则天凭借智谋而非传统继承取得帝位。最后,诗人通过“汉家元后号文母”来对比,指出武则天虽为女性,但其影响力如同汉朝的文母,甚至超越了侄子对姑母的祭祀礼制,强调了她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叙事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武则天从尼姑到女皇的传奇人生,以及她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猜您喜欢
过山海关(其三)
明·释今无
百簇旌旗出,惊看令尹才。烟尘空自绕,锁钥几曾开。鬼箓宣名姓,刀边问去来。更怜图貌后,尤似暴鱼腮。
贺新郎(其四)三和
宋·吴潜
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更依约、垂杨衬水。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闲坐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便渊明、桃源记.....
读祖宗伯公临难遗弟诗有感
宋·罗荣祖
豫章风节振荆湘,匪为殷亡为晋亡。执手痛罹鸣鹡难,焚裘梦断树萱乡。三诗聊寄忠臣愤,九死宁回国士肠。一展遗编一兴慨,令人千载挹辉光。
郭家溪亭
唐·王建
高亭望见长安树,春草冈西旧院斜。光动绿烟遮岸竹,粉开红艳塞溪花。野泉闻洗亲王马,古柳曾停贵主车。妆阁书楼倾侧尽,云山新卖与官家。
石鼓歌
唐·韦应物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埽白黑分。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一.....
春秋战国门·王孙满
唐·周昙
九牧金镕物像成,辞昏去乱祚休明。兴亡在德不在鼎,楚子何劳问重轻。
太常引·隋宫故址
明末清初·屈大均
垂杨几树是隋家。欲问后园鸦。飞过玉钩斜。拂片片、风前乱花。红桥流水,穿桥廿四,流尽旧繁华。把酒坐晴沙。且数数、春如钿车。
忠武堂为苏卫张指挥题
明·韩雍
留侯世业在平江,忠武名堂世莫双。效力已膺三圣宠,宣威曾受万人降。葵心向暖瞻天阙,剑气生寒镇海邦。我欲题诗扬盛烈,却惭未有笔如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