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后
从
陶
郎
中
登
庾
楼
庾
楼
逢
霁
色
,
夏
日
欲
西
曛
。
虹
截
半
江
雨
,
风
驱
大
泽
云
。
岛
边
渔
艇
聚
,
天
畔
鸟
行
分
。
此
景
堪
谁
画
,
文
翁
请
缀
文
。
写景
夏日
雨后
登楼
自然景观
译文
在庾楼遇到雨后初晴的美景,夏日的太阳即将西沉。
彩虹横跨半江,雨停了;清风驱散了大泽之上的云层。
小岛边聚集着渔人的小船,天边的鸟儿排成行,渐行渐远。
如此美景谁能描绘?请文翁来为这景致题写文章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的夏日景象,庾楼之上望去,天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霁色。太阳西沉,但因云层的遮挡,只剩下一线曛光。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画家应该怎样捕捉这一瞬间的美丽。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动态描写,将夏日雨后的湿润、清新与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庾楼,在古代是观赏风景的好去处,这里成为诗人登高望远的位置。"虹截半江雨"一句,虹指彩虹,形容雨后的彩虹横跨在江上,如同斩切,展示了雨后初晴时自然界的壮丽景观。而"风驱大泽云"则表达了天气变化迅速,风吹动着积水形成的大片云海。岛边渔艇聚集,显示出雨后的平静与生机。"天畔鸟行分"一句中,"天畔"指接近天际的地方,"鸟行分"则形容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似乎是在划分自己的领地。最后两句"此景堪谁画,文翁请缀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是一种文学上的邀请,希望能有画家将这般景致捕捉下来,或是请求文翁(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另一位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幕。
王贞白
86首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猜您喜欢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望秦川/南歌子(其三)
宋·程垓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好风偏与十分凉。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牵丝摘叶为谁忙。情到厌厌拼醉、又何妨。
探得李
隋末唐初·李世民
盘根直盈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三川。
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
唐·皮日休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森森竞泫林梢雨,??争穿石上云。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宫词一百首(其九十四)
唐·王建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夏日寒山寺旭公房竹下迟王生不来与刘生饮
明·张元凯
野寺昼寂寥,独鹤当门屏。阴阴古墙下,一片绿云冷。夕照上高檐,空翠落潭影。如何炎隆时,有此清凉境。入林无所事,匡床据高枕。不见子猷来,便与公荣饮。远抱托长风,孤怀自耿耿。心.....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宋·黄庭坚
猩毛束笔鱼网纸,松柎织扇清相似。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持赠小君聊一笑,不须射雉彀黄间。
秋风行送同年柯正之之任留都
明·梁有誉
秋风袅袅起燕城,千树万树凉蝉鸣。山川萧瑟雁南度,客子当歌空复情。更闻鹿塞驰胡兵,旄头未落太白明。羽书夜入蒲萄观,铁骑朝屯细柳营。对此感慨那能平,况复客里送君行。怜君素负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