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同
年
沈
仪
曹
之
任
留
都
清
秋
分
袂
重
踌
躇
,
客
里
那
堪
更
索
居
。
蓟
北
风
尘
嗟
对
酒
,
江
南
鸿
雁
已
传
书
。
片
云
孤
月
三
山
外
,
衰
草
寒
原
六
代
馀
。
到
日
休
文
应
吊
古
,
閒
成
八
咏
意
何
如
。
离别
送别
写景
抒情
怀古
悼亡
秋天
节令
译文
在清冷的秋日里,我们分别时犹豫不决,心中充满了踌躇。作为一位旅人,我更感到在此地的孤独与不安。
蓟北的风尘让人叹息,唯有借酒消愁。江南的鸿雁已经传来了书信,带来了远方的消息。
独自一人站在三山之外,看着片片孤云和明月。眼前是衰草凄迷的寒原,延伸至六朝古地的余脉。
到了那里,休文应该会感叹古人的事迹。你是否也会像我一样,有八咏楼那样的感慨与思绪呢?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的《送同年沈仪曹之任留都》。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任时的离愁别绪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首联“清秋分袂重踌躇,客里那堪更索居。”开篇即点明季节与情境,清秋时节,与友人分别,心中满是犹豫与不舍,更何况友人将独自一人在异地生活。这里运用了“踌躇”和“索居”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离别的沉重与孤独感。颔联“蓟北风尘嗟对酒,江南鸿雁已传书。”转而描写友人即将前往的蓟北之地,风尘仆仆,虽有酒相伴,却难以消解心中的忧愁。同时,江南的鸿雁已经传来书信,暗示友人虽远,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未中断。颈联“片云孤月三山外,衰草寒原六代馀。”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即将面对的环境,三山之外,云淡月孤,衰草覆盖的寒原,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忧虑与祝愿。尾联“到日休文应吊古,闲成八咏意何如。”最后,诗人想象友人到达目的地后,可能会像南朝文学家鲍照一样,凭吊古迹,感慨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此行的关切,询问友人在闲暇之时是否会创作出像《八咏》这样的佳作,既是对友人才华的期待,也是对友情的深厚情感的体现。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离别、旅途、历史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