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
袖
翠
袖
亭
亭
倚
暮
寒
,
手
裁
慈
竹
护
平
安
。
临
风
玉
臂
娇
难
举
,
平
日
金
条
约
渐
宽
。
霜
杵
敢
辞
亲
和
药
,
银
匙
还
要
劝
加
餐
。
暂
偷
半
晌
支
颐
坐
,
缫
笔
无
心
拂
素
纨
。
写景
抒情
母爱
秋冬之景
秋日暮色
自然情感
译文
一位穿着翠绿色长袖衣裳的女子身姿优雅地站立着,她独自对抗着晚来的寒冷,她的双手在细心编织竹枝,希望护佑着家人平安。
她向风中露出温柔的玉臂,似乎因岁月的沉淀变得略显柔弱而难以举得更高,平日的衣领也在日渐长大而渐渐宽松。
即使面对着寒冷和困难,她依然毫不退缩地杵在炉前准备着药,而用餐时仍需要使用银匙劝食加餐,展现着对家人健康状况的关切和担忧。
她偶尔偷偷抽出一小段时间来,轻轻托腮而坐,用笔缎写写画画却心不在焉,手下的丝织品或书画似乎也不再有她的用心描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傍晚的静谧场景中,身着翠绿衣袖,亭亭玉立,仿佛抵御着微寒。她亲手编织慈竹,寓意守护家人的平安,动作虽美,但在凉风中玉臂娇弱难以持久。平日里,她细心地料理膳食,连金制餐具也显得宽大了一些,表现出她的体贴与关怀。她不怕辛苦,亲自研磨草药,又用银匙劝家人多吃一些。短暂的闲暇时光,她慵懒地托腮而坐,无心去整理丝织品,全身心投入家人的日常琐事之中。整体上,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贤淑与爱心,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和谐。
孙原湘
782首
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猜您喜欢
寓江州西城
宋·董嗣杲
奔忙梦落富池程,归托蘧庐恋灌城。有石醉乘新月坐,无家吟逐乱云行。衣遗母线寒针在,烧起公山晚阵鸣。邻屋酒香堪洗恨,拟栽松菊效渊明。
姬人墨西氏生日赋以赠之(其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晚岁频过养国时,毵毵白发愧蛾眉。三千不说吴光剑,九十惟歌卫武诗。翠筱沾濡愁粉腻,苍松缭绕苦萝丝。儿童教育频相托,莫为清贫损孝慈。
戏綵堂
明·解缙
春风庭砌长兰苕,堂上慈亲冠凤翘。綵服尊前映朝日,回銮紫诰下青霄。
减字木兰花·思母
清·吴山
连宵风雨。黄叶林间秋几许。大地清凉。游子惊心忆故乡。人生如寄。对景频弹思母泪。何日归期。回首青霜黯鬓丝。
母忌
宋·许棐
一别音容岁几更,纸灰飞尽泪犹倾。最怜春雨相将足,绵上有田谁共耕。
采桑子(其十)
唐·冯延巳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祗是金笼鹦鹉知。
元符己卯冬至先君罢兴国令宿皇恐滩有诗云倦客逢长至扁舟泊远滩居常谙寂寞童稚笑相欢后十七年自成均谒告还乡是夕沿斡宿新淦寺有感赋此
宋·黄彦平
去年度长淮,霜月照孤驿。今年适异县,香雾依禅寂。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风枝无停号,遗句诵悽恻。生男当门户,堕地要膂力。抚我谓我臧,诲我以文术。宁知事大谬,木拱玄尚白。百.....
题吾汶稿
清·金德瑛
丞相不劝原必死,先书祭文数十纸。待得燕山齿发归,同心不愧同乡里。昔者宋玉师屈原,莫能直谏空招魂。未知楚灭身何所,千古但有风流存。何如庐陵王鼎翁,耻作机云作陈东。心哀母老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