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咏物
写花
抒情
林亭幽兴
春天
写山
赞美
看花
情感
友情
山水

译文

为什么春天每天都阴沉,勉强将住处迁移到花丛深处。
走过飘着细雨的小路,远望隔着寒冷的云雾,山峦青翠。
水面上的倒影仿佛仙人的衣裾,如梦如幻,城头上羌笛的声音却杳无踪迹。
从今以后,林间亭子成了我寻找幽静的好地方,以后再来时,就不必再寻找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林亭中梅花盛开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情感。首句“底事春来日日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春日连绵阴雨的不解与感慨,暗含着对美好时光被阴雨所遮蔽的无奈。接着,“强移栖息就花深”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人们为了欣赏梅花,不畏风雨,主动靠近花丛的情景,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执着。“行经薄霰穿香径,望隔寒云带碧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梅花的孤高。薄霰(轻雪)穿过香气弥漫的小径,寒云笼罩着远处的青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同时也衬托出了梅花的坚韧与独立。“水面仙裾来似梦,城头羌笛杳无音”两句,将画面拓展至水边与城头,仙裾般的倒影在水中轻轻摇曳,仿佛是梦境中的幻象;而城头的羌笛声却已消失,增添了几分空灵与寂寥之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向往。最后,“自今幽兴林亭熟,再过肩舆不用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从今以后,他可以在熟悉的林亭中尽情享受幽静的乐趣,再次来访时,无需再费力寻找,因为这里已经成为他心灵的归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阴雨、梅花、水边景象及城头笛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周伦

163首
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