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感
荔
枝
无
好
花
,
牡
丹
嘉
实
少
。
娶
妇
论
资
财
,
生
子
多
不
肖
。
古
人
重
择
配
,
承
祧
期
远
绍
。
浊
愚
清
乃
贤
,
精
气
相
感
召
。
两
美
不
兼
致
,
徒
为
造
物
笑
。
黄
金
包
祸
胎
,
冥
司
暗
亏
耗
。
婚
遘
贵
相
当
,
无
利
他
人
宝
。
哲理
爱情
怀古
婚姻哲理
讽刺时弊
亲情
译文
荔枝虽美但无好花名,牡丹虽果实丰满但名贵少见。
娶妻只看她的家产财富,生出的孩子多不成才不肖。
古人择偶看重德才兼备,希望子孙能够承袭家风,延续家业。
愚昧的人往往被视为不贤,而清廉的人则能吸引他人的敬仰。这是因为他们的气质和品德能够相互感应和召唤。
两者(指人或物)无法兼备,徒然引来天地间的嘲笑。
富贵常常是包着祸害的胎儿,一旦身在高位就难免在暗中受到损耗和消耗。
婚姻应当贵在相当匹配,而不是贪图他人的财富和宝物。
赏析
这首诗《有感》由明代诗人钟芳所作,通过对比荔枝与牡丹,以及婚姻与财富的关系,表达了对人生诸多现象的深刻思考。首句“荔枝无好花,牡丹嘉实少”以自然界的植物为例,暗示了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难以同时拥有。荔枝虽有鲜美的果实,却缺乏吸引人的花朵;而牡丹虽然花朵美丽,但结出的果实并不佳。这象征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同时获得外表与内在的美好。接着,“娶妇论资财,生子多不肖”指出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以财富作为选择配偶标准的现象,认为这样的婚姻往往导致子女品行不佳。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财富的过度追求,忽视了个人品德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古人重择配,承祧期远绍”提到古人重视婚姻的选择,期望通过婚姻延续家族的荣耀和传承。然而,“浊愚清乃贤,精气相感召”则强调了智慧和品德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贤能并非仅凭外在条件,而是内在的品质和精神的相互吸引。“两美不兼致,徒为造物笑”表达了对那些试图同时追求外在美好与内在价值的人的讽刺,指出这种行为最终只会被命运嘲笑。“黄金包祸胎,冥司暗亏耗”进一步揭示了物质追求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暗示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或避免灾祸,甚至可能成为人生的负担。最后,“婚遘贵相当,无利他人宝”总结了全文的核心思想,即婚姻应当基于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不应仅仅基于物质条件,否则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也无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家庭。综上所述,《有感》一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比喻,深入探讨了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强调了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以及物质追求可能带来的局限和风险。
钟芳
622首
改籍琼山。正德三年进士。嘉靖中累官至户部右侍郎。有《皇极经世图赞》、《续古今纪要》、《崖志略》、《钟筠溪家藏集》
猜您喜欢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落梅风
元·马致远
天教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奴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古诗十九首(其十七)
明·释函是
别久音问旷,不疑窗外声。蟢子焉足凭,檐鹊长欺人。月圆忽已缺,暑去寒相因。书来不敢看,恐是遗东邻。尝闻有归期,寒风暗自惊。午梦迎中途,生憎黄莺鸣。修阻谁能料,新心知重轻。万.....
清平乐·为余越园题归砚娱亲图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江山如此。多少人间事。绿酒高堂欢彩戏。以外般般无味。闲居即目多佳。良辰尽入余怀。看取四时图画,天然不用安排。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三)
宋·杨简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只今山色连深翠,孔子明言是孝慈。
寄内二首(其二)
清·缪徵甲
终窭无闻交谪声,寒宵倡和忆深更。才能蕴藉方为福,诗到奇穷转更清。年过老泉频诫我,世无德曜定推卿。祇怜林下长饥鹤,不及朝阳采凤鸣。
和故人韵(其一)
宋·文天祥
去岁湟中谷,医疮咸粜新。一言堪救药,三秩敢贪嗔。自是仁由己,休论哲保身。当时若瘖默,何面见乡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