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江
南
儿
时
忆
,
韵
事
属
香
闺
。
丹
桂
庭
中
初
擪
笛
,
碧
梧
院
落
听
调
丝
。
忘
却
月
痕
迟
。
怀旧
思乡
抒发情感
季节
时光
译文
儿时回忆,那些韵事属于香闺(儿时回忆起的事情,都是关于闺房中的一些事情)。
在庭院的丹桂树下,初学吹笛;在碧梧的院落里,倾听(女子的)调丝之音。那时忘却了月色朦胧的夜晚时间过得很慢。
赏析
这首《忆江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儿时在香闺中的美好回忆。开篇“儿时忆”,直接点明主题,唤起读者对童年时光的共鸣。接着,“韵事属香闺”一句,将回忆限定在一个充满诗意的私人空间内,暗示着这里充满了温馨与浪漫。“丹桂庭中初擪笛”,描述了一幅秋日庭院的画面:金黄的桂花飘香,一位孩童在庭院中吹奏笛子,笛声悠扬,与桂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和谐与宁静的意境。“碧梧院落听调丝”,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描绘。碧绿的梧桐树下,孩子们或大人在弹奏乐器,调丝即指弦乐的声音,这里用“调丝”代替具体的乐器名称,既保持了语言的简洁,又赋予了音乐以更广泛的含义,仿佛任何乐器的演奏都能在此刻汇聚成美妙的旋律。这一句通过听觉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乐声,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和满足。“忘却月痕迟”,收尾处以“忘却”二字,表达了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时间似乎变得缓慢,人们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不仅是对儿时快乐时光的怀念,也是对那种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忆江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童年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欢笑与温馨的香闺之中,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美好。
猜您喜欢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更漏子(其一)
宋·晏几道
槛花稀,池草遍,冷落吹笙庭院。人去日,燕西飞,燕归人未归。数书期,寻梦意,弹指一年春事。新怅望,旧悲凉,不堪红日长。
忆家园廿六首(其二十六)稻田
明·顾清
侬家世业本耕农,远客思乡却自侬。柳外平畴夜来梦,万行新绿舞薰风。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答谢伯子先生
明末清初·张穆
世外目不至,思君时梦游。兹游岂复梦,绝矫横中流。乱世感飘泊,衰年重离忧。天涯偶重见,握手仍生愁。问君犹善饭,焚膏阅坟丘。搦管遂千字,豪心不能休。廿年辞柴桑,别业青林幽。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