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
写景抒情
秋日写景
旅泊思乡
临湘景物

译文

短棹轻划船儿向临湘出发,水路漫长,不知终点在何方。
船行过云层,洒下稀疏的雨滴;归雁展翅高飞,带着残留的夕阳。
江岸寂静,成千的蝉儿竞鸣不止;秋林中的叶子已经变黄,只剩下一片还在秋风中摇曳。
不必过于担忧旅程中的滞留;号角声已传来,那正是我们即将到达的地方——官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行于临湘县的水路,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联“短棹发临湘,迢迢水驿长”开篇即点明行程,短小的船桨在临湘启程,水路漫长,暗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颔联“过云洒疏雨,归雁带残阳”细腻地捕捉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云层间偶尔洒落的稀疏细雨,归巢的大雁拖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颈联“岸静千蝉响,林秋一叶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季节的更迭,静谧的岸边传来千百只蝉的鸣叫,秋天的树林中一片叶子泛黄,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变换。尾联“未须愁旅泊,吹角近官塘”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豁达态度,虽身处异乡,但不必过于忧虑住宿之事,远处传来的号角声似乎预示着即将抵达目的地,透露出一种平静与期待。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旅途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以及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乐观与坚韧。

张问陶

288首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因故乡四川遂宁城郊有一座孤绝秀美的小山,形如船,名船山,便自号船山,亦称“老船”。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后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后辞官寓居苏州虎邱山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撰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遂宁市船山区即以区内文化名山船山及乡贤船山先生张问陶命名。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