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毕
周
礼
诏
赐
御
筵
典
礼
惟
周
旧
,
经
文
在
鲁
馀
。
西
清
开
缥
帙
,
东
面
授
丹
书
。
访
道
前
釐
席
,
崇
风
厚
石
渠
。
研
覃
忘
日
旰
,
图
绘
极
霞
舒
。
千
载
逢
亨
际
,
三
冬
罢
讲
初
。
圣
怀
轻
璧
马
,
慈
宴
乐
蒲
鱼
。
妙
技
通
神
细
,
清
商
按
曲
徐
。
炉
香
分
汉
殿
,
鼎
味
出
尧
除
。
诸
老
恩
同
醉
,
孤
臣
艺
最
疏
。
至
仁
何
以
报
,
忠
义
即
琼
琚
。
典礼颂词
读书惜时
怀古赞美
感恩
抒情
译文
翻译:典礼遵循的是周朝的传统,经典文献则留存在鲁地。
翻译:在西清殿打开淡青色的书卷,面向东方传授红色的典籍。
翻译:探求学问需借鉴先贤的席位,尊重学术氛围要像厚重的石渠一般。
翻译:专心研究学问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图画的绘制展现了极美的霞光舒展。
翻译:千年难逢的机遇时刻已到来,经过三个冬季的学习讲解也告一段落。
翻译:圣人的心怀视财富如轻飘飘的玉和马,慈善的宴会上则以蒲草和鱼为乐。
翻译:高妙的技艺可通神明细致入微,清雅的商音配合曲调的慢与快。
翻译:汉宫般的香炉散发出香气,炊具里美食的味道犹如尧帝时期的食物般美好。
翻译:各位前辈享受着盛宴的恩宠仿佛一同沉醉其中,而我虽为臣子却感到自己的才艺疏浅。
翻译:用最深的仁爱之心该如何回报呢?忠诚与正义就如同珍贵的琼琚美玉一般。
赏析
此诗描绘了宋朝皇帝对周礼的尊崇与推广,以及在讲解完毕后,赐予大臣们御筵的场景。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皇家的慷慨与仁慈。首句“典礼惟周旧”,点明了周礼作为古代礼仪制度的根基,强调了其重要性。接着,“经文在鲁馀”则暗示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周礼的传承与研究,体现了儒家文化对礼仪的重视。“西清开缥帙,东面授丹书”描绘了皇帝在宫廷中展开书籍,亲自教授礼仪知识的情景,展现了帝王对于文化的推崇和对臣民教育的重视。“访道前釐席,崇风厚石渠”进一步展示了皇帝在礼仪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美德的崇尚。“研覃忘日旰,图绘极霞舒”表现了学者们在研究礼仪时的专注与投入,即使时间流逝也不觉疲倦,展现了他们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千载逢亨际,三冬罢讲初”则表达了在和平盛世中,礼仪教育得以开展,人们得以享受学习的乐趣。“圣怀轻璧马,慈宴乐蒲鱼”描绘了皇帝在宴会上的慈爱与慷慨,不仅赐予大臣们珍贵的礼物,还提供了美味的食物,体现了君主的仁德之心。“妙技通神细,清商按曲徐”则赞美了宴会中的艺术表演,技艺高超,节奏悠扬,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与欢乐。最后,“炉香分汉殿,鼎味出尧除”描述了宴会的环境布置,香炉散发的香气弥漫整个宫殿,美食的味道如同古代圣贤所享,营造了一种庄重而祥和的氛围。“诸老恩同醉,孤臣艺最疏”表达了老臣们在宴会上的喜悦之情,以及诗人对自己技艺不足的自谦,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尊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宋朝时期对周礼的重视、文化的繁荣以及君主的仁政,是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
胡宿
420首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猜您喜欢
夏日舟中有怀诸弟(其二)
明·饶相
风尘久客心如醉,江海游人鬓已疏。薄宦苦无閒日月,清时长为惜居诸。须从壮齿勤修业,莫以贫囊废读书。眷彼连枝松与柏,凌霄耐岁荫吾庐。
江夏秋怀三首(其二)
宋·贺铸
人物骎寻迫暮迟,秋风万里来如期。幽虫切切竟何道,羁燕匆匆将安之。洛下微吟聊拥鼻,西山爽气为支颐。肯将翰墨悲流落,寄语三闾彼一时。
苏幕遮·怀宁伯功惠鞋
元·马钰
清叟冠,伯功履。见惠山侗,别有非常意。使我顶天并立地。俯仰观瞻,无怍兼无愧。得斯因,无限喜。出户迎宾,何患殊无礼。更向就中搜奥旨。上下冲和,得赴青霄里。
句
唐·王贞白
太阳虽不照,梁栋每重阴。白发未逢媒,对景且裴回。别酒莫辞今夜醉,故人知我几时来。改贯永留乡党额,减租重感郡侯恩。
村居四首(其四)
元末明初·王冕
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野花团部伍,溪树拥旗牙。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临轩曲(其二)
清·钱澄之
经年廷议许临轩,今日真承圣主恩。櫜笔晓趋双阙下,恭随胪唱入端门。
越中寺居寄上主人
唐·赵嘏
野寺初容访静来,晚晴江上见楼台。中林有路到花尽,一日无人看竹回。自晒诗书经雨后,别留门户为僧开。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忆酒杯。
自喜
宋·陆游
半生羁宦走人间,醉里心宽梦里闲。自喜如今无一事,读书才倦即游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