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庭
芳
·
赴
登
州
黄
箓
大
醮
松
柏
岩
前
,
烟
霞
洞
里
,
清
风
吹
动
灵
苗
。
水
升
火
降
,
大
药
自
然
烧
。
歌
舞
相
陪
童
稚
,
利
名
弃
、
不
让
渔
樵
。
忘
人
我
,
清
贫
为
乐
,
怕
底
是
尘
嚣
。
人
来
求
追
荐
,
千
言
万
语
,
苦
苦
相
邀
。
便
加
持
斋
戒
,
遥
拜
云
寮
。
祷
告
重
阳
师
父
,
救
亡
灵
、
得
上
青
霄
。
鸾
鹤
引
,
孤
魂
滞
魄
,
相
从
总
逍
遥
。
悼亡
写景
山水
道教
祈福
节日
重阳节
译文
在松柏茂盛的山岩前,烟霞洞中,清新的风儿吹拂着灵苗,使其生机勃勃。
水火交融,自然炼成了大药(可能是指某种法术或道术)。
有童子歌舞相伴,放弃名利,与世无争,仿佛与打渔的、砍柴的生活无异。
忘却自我与他人之分,以清贫为乐,深怕尘世的喧嚣。
当有人来请求超度亡灵时,千言万语,苦苦地相邀。
于是持斋戒,遥拜云寮(可能是指神灵的居所)。
向重阳师父祷告,希望能救亡灵,使其得以升上天界。
鸾鹤引路,孤魂滞魄得以相随,一同逍遥自在。
赏析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赴登州黄箓大醮》描绘了一幅超然世外的仙道景象。开篇以“松柏岩前,烟霞洞里”起笔,展现了清幽的山林环境,暗示了修道者的隐逸生活。接下来,“清风吹动灵苗”象征着道家修炼中的精神成长。“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暗指修炼过程中的内丹功夫,通过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合一。词中提到的“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与天真无邪的儿童相伴的快乐,体现出道家追求返璞归真的理想。词人强调“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表明他已超脱于尘世纷扰之外,享受内心的宁静。后半部分,词人描述了人们前来祈求超度的情景,他虽接受邀请,但更注重内心的清净与虔诚,通过斋戒和遥拜的方式向仙师求助。最后,词以“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作结,寓意在仙道的引领下,亡者灵魂得以解脱,随仙鹤飞翔,进入永恒的逍遥境界。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超脱的思想,以及词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独特感悟。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