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咏物
写竹
抒情
赞美
写风
励志

译文

不要种杨柳树,秋天到来时它已经衰老了。
野花虽然迷人,但能保持美好多久呢?
竹叶真的很可爱,它的根盘绕在庭院内。
当百花凋零时,青色的竹子还在。
晴天时看它翠绿欲滴,静对空旷的厅堂显得格外幽静。
最初从山谷中传来的种子,就能得到像潇湘之秋一样的美景。
俗人只喜欢桃李,却不知道真正的自己。
即使保持虚心,仍然被人猜疑;坚守节操,却无人理解。
桃李在春风中荣光焕发,但竹子却不愿意与它们为伍。
从来都经历过风霜雨雪,只有南山的松树独自存在。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自守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莫种杨柳枝,秋来已衰老”,诗人开篇即以杨柳的易衰比喻世事无常,暗示出对人生短暂、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慨。接着,“野花虽媚人,能得几时好”两句,通过对比野花的短暂美好与竹子的长久生命力,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竹叶真可爱,盘根满庭内”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形态之美,竹叶的可爱与盘根的稳固,象征着竹子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众芳摇落时,青青色犹在”则展现了竹子在百花凋零的季节依然保持生机勃勃的姿态,凸显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晴看翠欲流,静对虚堂幽”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竹子在阳光下的翠绿仿佛流动,静坐于空旷的厅堂中,更能感受到竹子的超凡脱俗。“初传嶰谷种,便得潇湘秋”则通过竹子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竹子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它所代表的清新脱俗之气。“俗人爱桃李,却笑谁知己”两句,诗人以桃李的世俗喜爱与竹子的高洁自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世俗观念的批判,以及对真正知己的渴望。“虚心犹见猜,守节空如此”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即使竹子拥有虚心守节的美好品质,也难以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认同。最后,“桃李荣春风,此君羞与同”一句,诗人以桃李的春日繁华与竹子的自守形成对比,强调了竹子宁愿独自承受冷落,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从来共霜霰,独有南山松”则以南山松的坚韧与竹子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竹子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与精神美,更寄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高洁品质的崇尚与向往。

郑关

44首
师事林鸿。与弟郑阎皆能诗。有《石室遗音》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