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
得
万
松
岭
送
陈
孟
诚
之
京
吴
门
一
道
通
幽
谷
,
昔
种
青
松
作
乔
木
。
径
里
从
教
野
鸟
啼
,
林
间
判
与
归
云
宿
。
寂
寂
那
知
几
度
春
,
苍
皮
剥
落
胜
龙
鳞
。
飞
花
暗
度
樵
人
隧
,
落
叶
常
随
过
客
轮
。
今
日
旗
亭
送
君
去
,
去
时
雪
满
松
间
路
。
牢
落
无
怀
故
国
秋
,
苍
茫
正
值
青
云
曙
。
岭
头
雪
霰
已
纷
纷
,
最
喜
青
青
自
拂
云
。
临
歧
何
必
攀
杨
柳
,
折
取
松
枝
可
赠
君
。
咏物
松树
赞美
赞颂
秋天
写雪
怀古
译文
有一处通向幽谷的吴门道,曾经种下青松已经长成了高大的乔木。
这条小路中任由野鸟鸣叫,林中好像是在给它们判定了夜晚归宿的场所。
寂静无声中不知已经过了多少个春天,松树苍老的树皮剥落,胜过龙鳞的美丽。
飘散的花儿悄悄地度过樵夫的隧道,落叶总是随着过客的车轮。
今日在驿亭为您送别,离去时雪已经覆盖了松树间的道路。
心中感到失落,没有怀旧之情,故国的秋天已经来临;苍茫的天空正对着清晨的曙光。
山岭上已经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最令人欣喜的是青松依旧青翠,直冲云霄。
临别时不必攀折杨柳枝相送,折下青翠的松树枝来赠给您吧。
赏析
这首明代郑关所作的《赋得万松岭送陈孟诚之京》以万松岭为背景,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自然的壮美。首联“吴门一道通幽谷,昔种青松作乔木”开篇即以万松岭的幽静与历史感引入,仿佛在说,这条通往幽谷的道路,曾经见证了青松的成长,如今已成参天大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壮大。颔联“径里从教野鸟啼,林间判与归云宿”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野鸟的啼鸣与归云的宿息,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旅途,如同归云一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颈联“寂寂那知几度春,苍皮剥落胜龙鳞”通过时间的流逝与松树的苍老,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松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即使皮层剥落,依然保持着龙鳞般的美丽,象征着友谊的长久与深厚。尾联“今日旗亭送君去,去时雪满松间路”直接点明了送别的主题,旗亭代表了送别之地,而雪满松间路则预示了旅途的艰难与寒冷,但同时也寓意着友情的纯洁与坚不可摧。最后,“牢落无怀故国秋,苍茫正值青云曙”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与祝福,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永远怀念着故乡的秋天,而前方则是充满希望的曙光,预示着未来的光明与可能。“岭头雪霰已纷纷,最喜青青自拂云”则以岭头的雪霰与松树的青翠对比,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生命力的顽强,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临歧何必攀杨柳,折取松枝可赠君”以杨柳的柔弱与松枝的坚韧作比,鼓励友人在旅途中保持坚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即使分别,松枝也将成为友谊的象征,永远陪伴在彼此的心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厚的友情与人生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郑关
44首
师事林鸿。与弟郑阎皆能诗。有《石室遗音》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