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郎
归
满
阶
红
影
月
昏
黄
,
玉
炉
催
换
香
。
碧
窗
娇
困
懒
梳
妆
。
粉
沾
金
缕
裳
。
鸾
髻
耸
,
黛
眉
长
。
烛
光
分
两
行
。
许
谁
骑
鹤
上
维
扬
。
温
柔
和
醉
乡
。
婉约抒情
场景
春夜写景
情感
爱情
写人
译文
月色昏黄映照着满阶红影,玉制的香炉催换新的香料。一位女子在碧窗前,因为困倦而懒得梳妆。
她的衣裙上沾染了金色的粉末,鸾鸟形状的发髻高耸,黛色的眉毛修长。烛光在她的两侧分列而行。
谁又能骑着鹤飞往维扬(古代地名)呢?她温柔地沉醉在乡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闺幽居的美丽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月色朦胧中梳妆打扮的情景。"满阶红影月昏黄,玉炉催换香"两句写出了室内外的温馨与宁静,月光洒落在台阶上形成了一片淡淡的红影,而室内则是玉炉中香气缭绕,烛光映照下香烟袅袅升腾。"碧窗娇困懒梳妆。粉沾金缕裳"表达了女子在清晨醒来后,懒洋洋地开始梳妆,她的衣着华丽,金线织就的衣物上沾染着她柔和的肌肤光泽。接下来的"鸾髻耸,黛眉长。烛光分两行"则是对女子容貌的细致描写,她的发髻高耸,眉毛如画,这一切在烛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分明。最后两句"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似乎是在表达一种愿望,或是对某位男子的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够乘着仙鹤直至遥远的地方,而这种思念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柔和而迷离。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与人物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美好境界的情怀。
孙惟信
20首
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猜您喜欢
征部乐
宋·柳永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只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
鹦鹉曲
元·冯子振
青衫司马江州住。月夜笛厌听村父。甚有传旧谱琵琶,切切嘈嘈檐雨。薄情郎又泛茶船,近日又浮梁去。说相逢总是天涯,诉不尽柔肠苦处。
摘红英·春雨惜花
清·龚翔麟
春宵永。兰缸烬。绿窗忽讶花无影。衾嫌薄。眠难著。起拓蝉纱,腕酥先觉。窥苔径。香泥润。海棠未卜飘零甚。晓风恶。晴还莫。最怜冷了,秋千红索。
走笔戏书应令诗
南北朝·徐陵
此日乍殷勤,相嫌不如春。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舞席秋来卷,歌筵无数尘。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秋来应瘦尽,偏自著腰身。
拙吟一首奉寄叔固贤表
明·谢孟安
忆昨与君别,春风三月时。感君不我弃,祖饯当路歧。斗酒不成欢,挥手重致词。别来今几月,两地遥相思。人生贵知己,爱我其有谁。惟君颇同调,缔交无所疑。君如云间鹤,饮啄思天池。天.....
清平乐·七夕口占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巧如可乞。更有何人拙。垂地银河自清澈。亘古不闻呜咽。纱窗已入新凉。流萤明灭低昂。庭树远连天阔,双星徐度红墙。
浣溪沙(其二)
宋·吕胜已
直系腰围鹤间霞。双垂项帕凤穿花。新妆全学内人家。惠性芳心谁得似,饶嗔□恶也还他。只消凡事与饶些。
安德山池宴集
隋末唐初·许敬宗
戚里欢娱地,园林瞩望新。山庭带芳杜,歌吹叶阳春。台榭疑巫峡,荷蕖似洛滨。风花萦少女,虹梁聚美人。宴游穷至乐,谈笑毕良辰。独叹高阳晚,归路不知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