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西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怀古
地点
季节
夏天
写雨
动物
情感
友情
名胜
嵩山
场景
山中
田园

译文

杨侯在山青水秀的地方做县令,县治在南面百里之外的青嵩。
他官府清闲,年老后仍然保持着健康的诗情和笔触,乐于与山峦交朋友并显露其雄伟的气势。
此时新凉已至,取代了炎热的夏天,草木秀丽,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功效。
这里重青叠碧,景色万千,犹如一位老者带着儿童一般。
悬泉从山崖上倾泻而下,如同万丈之高,雷声震动大地,声音隆隆作响。
阴风从岩洞中吹出,让人感到凄凉悲伤,仿佛在六月里就已凝结成寒冷的冬天。
祠官祭祀的典礼有常规的秩序,祭祀时扫除得非常恭敬。
这里孕育着灵性,产生着奇异的景象,远方的景色更是无穷无尽,四面八方都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云彩在山石上生出,刚开始只有一点点大,很快便化作濛濛细雨。
群山相望都显得微不足道,就像小国朝见宗庙一样。
隐居深山的人和道士独自前往此地,深处时常与神仙相通。
想到你身为官吏,身负公职,要遵循规章制度,如同笼中的鸿雁和笼中的鹤一样向往着广阔的天空。
暂时留在灵境之地以寄托心情和欣赏美景,仰望着远古的英雄事迹希望能追寻他们的足迹。
虽然山路崎岖陡峭、险峻难行让人侧目而视,但它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去经历。
山中居住的人也富饶安逸,翠竹寒松环绕的房屋如同素封的称号一样令人向往。
我希望能带着家人来这里选择一个地方定居,采摘野菜饮用水源,快乐地度过一生。
在岩石田地中种植灵芝草,地高下错落有致;住在茅屋中溯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沿着小溪东西游走。
如果你能辞官与我们共赴这个约定,那何必非要等到像绮季、东园公那样高寿才来此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侯在山水环绕的县邑中为官,晚年生活悠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诗中以嵩山的壮丽景色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以及自然界的多变与神秘。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祭祀、灵异、云雨、神仙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诗的开头提到杨侯在山水之中治理县邑,距离青嵩山百里之遥。接着描述他虽然官闲年老,但诗笔依然健朗,乐于与自然界的山川进行深入交流。夏季过后,新凉初至,草木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嵩山的景色被形容为青绿叠翠,仿佛老者携着孩童般丰富多彩。随后,诗人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如悬泉瀑布、雷鸣声、阴风洞穴等,这些都增添了山林的神秘与动态感。祠官祭祀的仪式庄重而恭敬,体现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情。山中孕育的奇异现象,如云雾触石、骤雨倾盆,以及群山相望的壮观景象,都显示出嵩山的独特魅力。诗中还提到了山中居住的人们,他们生活富足,与自然和谐共生。诗人希望杨侯能够在此地定居,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宁静的生活。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杨侯能够放弃官场束缚,与自己一同隐居于此,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刘攽

1268首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