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归
游
子
思
家
切
,
终
宵
只
梦
归
。
觉
来
疑
乍
别
,
续
去
可
重
依
。
童
稚
争
牵
袂
,
妻
孥
懒
下
机
。
他
时
真
到
日
,
应
诉
见
还
非
。
思乡
写梦
情感
家庭生活
期待
失落
赏析
这首《梦归》由明代诗人谢晋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首句“游子思家切”,直接点明了主题——游子对家的深切思念。接着,“终宵只梦归”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游子在夜晚无法入眠,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的情景。这种梦境中的回归,既是对现实无法实现愿望的一种寄托,也反映了游子内心深处对家的渴望与眷恋。“觉来疑乍别,续去可重依。”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游子从梦中醒来,疑惑自己是否刚刚与家人分别,又担心再次远离后,是否还能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忧虑,体现了游子对家庭关系的珍视以及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感。“童稚争牵袂,妻孥懒下机。”这两句描绘了家人对游子的牵挂与不舍。孩子们争着拉住游子的衣袖,不愿让他离开;妻子则懒于放下织布机,似乎在用行动表达对游子的留恋。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也从侧面反映了游子离家之痛。最后,“他时真到日,应诉见还非。”这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游子想象着有一天真的能回到家乡,但又担心那只是梦想而非现实。这种矛盾的心理,既是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憧憬,也是对现实难以克服的无奈。整体而言,《梦归》以游子的视角,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深刻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家庭的眷恋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展现了人性中最为柔软与真实的一面。
猜您喜欢
九月十一日疾小间夜赋二首(其一)
宋·陆游
清夜房栊灯火微,此心病起更依依。空惊床下莎虫语,不见梁间巢燕归。苍砚有池残墨在,白头不栉乱书围。可怜未遽忘风月,犹梦华觞插羽飞。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二)
宋·苏辙
捲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宿锦州广济寺僧房卧屏一幅画一纶巾羽服隐几胡床命短童汲水浇花若有所待者相望一翁桶帽凉衫倚杖于溪桥之上意其眷恋风景而缓其行也乃赋二首(其二)
金末元初·王寂
溪桥泉石想佳哉,欲去迟迟首重回。不道西庄閒处士,胡床虚左待君来。
踏莎行
宋·李之仪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回文欲寄无鳞羽。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
八声甘州(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便重来唱彻后庭花,此愁奈君何。待斑骓骄赭,琼枝璧月,春影婆娑。携手神仙眷属,挟弹走三河。抖擞衣尘去,相对颜酡。一霎梦梦天醉,恶东风刬地,吹断横波。把琼思瑶想,收拾任蹉跎。.....
夜梦家中盆梅盛开
明·柯潜
盆石蟠梅旧日栽,一枝髣髴梦中开。觉来迷却江南路,独带寒香两袖回。
捣练子·闺夜
清·吴琪
星耿耿,石悠悠。小梦依依鹦鹉洲。菡萏冰河通绣帐,玲珑碧月下金钩。
浣溪沙
清末近现代初·袁克文
尽日帘栊不上钩,黄昏过了未梳头,初灯残梦正当楼。明月不知何处有,閒身安得此中休,那堪临去几回眸。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