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山水
田园
思乡
社散
书画一体
个人情趣

译文

得到林泉的趣味,清幽的思绪不繁复。
烟雾与云霞绵延无际,竹林与树木自然成村。
地方与王猷的住宅相接,湖边便是贺监的门前。
山腰被云气所遮断,涧口因雨水冲刷而变得浑浊。
优美的环境使居民居住偏僻,丰收之年风俗敦厚朴实。
书院从杏花丛中传出读书声,渔人唱着歌儿在桃花源般的地方劳作。
田家社鼓结束后已经晚了,寺庙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昏暗。
用笔书写诗词自己觉得十分自在,但是得来佳句又与谁共同讨论呢?
欣赏时添上新的墨迹,沉思时又想起了故园。
多年以后若能从世事中隐退遁世,这里的景色便可成为我归隐之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林泉之趣、烟霞之美、竹树之静以及村落之淳朴。通过“地接王猷宅,湖当贺监门”两句,巧妙地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山腰云锁断,涧口雨冲浑”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雨水冲刷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境胜民居僻,年丰俗尚敦”则赞美了这里的环境优美与民风淳朴,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书声来杏坞,渔唱起桃源”运用了“杏林”和“桃花源”的典故,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宁静和谐与远离尘嚣的意境。“社散田家晚,钟鸣野寺昏”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以及寺庙钟声带来的宁静与庄严。最后,“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画作时的自在心境,以及对创作过程的独享与思考。“展玩添新墨,沈吟想故园”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年从隐遁,此景可攀援”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可能隐居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