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官
军
南
征
解
围
有
日
喜
而
遂
咏
二
首
(
其
二
)
官
军
闻
说
下
扬
州
,
梦
里
扶
摇
赋
远
游
。
天
运
未
容
人
力
胜
,
民
心
须
顺
物
情
求
。
遭
逢
丧
乱
生
何
补
,
见
得
升
平
死
即
休
。
沽
取
一
壶
花
下
酌
,
弟
兄
儿
女
笑
相
酬
。
战争
民心
抒情
怀古
写景
亲情
送别
译文
官军听说要前往扬州的消息,在梦中都怀揣着远游的壮志与豪情。
然而天意难测,不让人力轻易取胜,必须顺应民心和事物本身的规律去寻求解决办法。
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遭遇了无数的丧乱和苦难,人生又有何补益呢?只有在太平盛世中才能安心度日,甚至在离世时也感到满足。
在花下酌酒取乐,买一壶好酒与家人、兄弟、儿女欢声笑语地相聚,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赏析
这首明代杨基的诗《闻官军南征解围有日喜而遂咏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听到官军即将解救扬州的喜讯后的感慨。首联“官军闻说下扬州,梦里扶摇赋远游”描绘了诗人内心激动,仿佛在梦境中也能感受到官军的英勇行动,渴望参与这历史性的时刻。颔联“天运未容人力胜,民心须顺物情求”揭示了诗人对时局的认识,认为尽管人力难以改变天命,但顺应民心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才是关键。这体现了他的明智和深沉。颈联“遭逢丧乱生何补,见得升平死即休”表达了诗人对于身处乱世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在战乱中生存无益,只有在太平盛世结束时,死亡也显得值得。尾联“沽取一壶花下酌,弟兄儿女笑相酬”则描绘出诗人想象中的和平景象,设想在春花之下与亲人共饮,共享欢乐,这是他对未来安宁生活的期盼和对家人的深深关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战争的反思,又有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杨基
318首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