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放
翁
社
日
四
首
(
其
二
)
社
鼓
鼕
鼕
枌
榆
社
,
坎
坎
桑
竹
野
。
初
非
有
均
度
,
意
欲
薄
豳
雅
。
侯
家
按
新
声
,
视
此
宁
勿
赭
。
且
从
群
儿
嬉
,
吾
耒
已
可
把
。
节日
抒情
写景
田园
群儿嬉戏
怀旧
译文
翻译:在枌榆社听到了咚咚的乐声,在桑竹林野间唱着坎坎的歌声。
翻译:这些声音并没有固定的节奏,但表达了人们对豳地雅乐的向往。
翻译:贵族们按照新的音乐节奏演奏,看到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觉得色彩缤纷、赏心悦目呢?
翻译:暂且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我已经准备好拿起农具去做农活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宋代的古诗,作者是方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来描绘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鼕鼕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这两句以拟声词开篇,分别模仿了树木间叶片摩擦的声音和竹林中的风声。通过这些声音,诗人勾勒出一派宁静的田园氛围,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境。"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追求,他不愿受传统规矩束缚,希望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能够自由自在,如同自然界中那些不为人知却又充满韵味的事物。"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这两句中的“侯家”可能指的是某个地主或是诗人的朋友,而“按新声”则是在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艺术风格。“视此宁勿赭”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之情。"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童真场景,“群儿”指的是一群孩子,而“嬉”则是嬉戏、玩耍的意思。“吾耒已可把”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希望能够抓住或者理解这种纯真的快乐。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
方岳
1488首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