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雪
(
其
一
)
老
夫
茅
屋
住
冰
壶
,
山
市
人
家
亦
画
图
。
世
界
空
花
春
势
力
,
神
仙
乾
汞
水
工
夫
。
诗
情
浩
浩
迷
高
厚
,
元
气
茫
茫
混
有
无
。
一
夜
东
风
天
万
里
,
并
归
石
铫
小
砖
炉
。
写景抒情
田园风光
冬天写景
情抒发
赞美自然
咏物言志
译文
老人居住在有冰壶的茅屋里,山里的市集和人们的居住也如画般美丽。
世间春意盎然,就像花团锦簇,但转瞬即逝;而炼制丹药和修仙的过程,也如神明一样借助水火之力,艰苦卓绝。
诗的情感深广浩瀚,无法探究其来源,而且充斥天地;万物的初始之气如此混乱混杂,包含了虚无和有形的一切。
一夜之间东风轻轻吹拂,仿佛吹过了万里山河;归宿就在那个石铫小砖炉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自我精神世界的展现。"老夫茅屋住冰壶"一句,以“茅屋”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住冰壶”则是说诗人的居所隐蔽在冰清玉洁的自然之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紧接着“山市人家亦画图”,表明诗人所处的美景连山中的居民也忍不住要以绘画的形式去记录和传颂,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深切喜爱。"世界空花春势力,神仙乾汞水工夫"两句,则是描写自然界在春天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其中“世界空花”暗示了一种虚幻和无常,“春势力”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生长力量。“神仙乾汞水工夫”一句,通过对山间溪流不懈怠地雕琢石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赏,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永恒与创造力的向往。"诗情浩浩迷高厚,元气茫茫混有无"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在情感世界的描绘。“诗情浩浩”表明了诗人的情感丰富而广阔,而“迷高厚”则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深远的精神状态。"元气茫茫混有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境界,诗人将自己的生命力与宇宙之气融为一体,无论是存在还是虚无,都已融入他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夜东风天万里,并归石铫小砖炉”两句,通过描绘春夜微风中天空辽阔的景象,以及诗人归向自己简朴居所的情形,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依恋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和大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命之美和自然界创造力的深刻感悟。
方岳
1488首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您喜欢
春晚偶题
宋·沈辽
幸有陶公五株柳,不恋河阳千树花。数日东风吹欲尽,小轩寂寂日西斜。
赠王竹窗
宋·许月卿
若欲相寻向竹边,开窗着屐更谁先。定有一轮穿密密,可无数点洗涓涓。茂林从昔于侬好,太极遥怜似我圆。钓竿莫惜分新绿,更割半窗潇洒天。
道装吟(其三)
宋·邵雍
安车麈尾道衣装,里闬过从乃是常。闻说洞天多似此,吾乡殊不异仙乡。
独行
唐·白居易
闇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晚花新笋堪为伴,独入林行不要人。
云屋为龙叔起赋
元末明初·郭钰
挂冠归去云为屋,又似鸿濛未判初。竹送清阴随杖屦,窗涵微润入图书。闻鸡疑与仙家近,放雁多令旧客疏。何事划开天宇净,醉攀明月抱清虚。
安乐窝前蒲柳吟
宋·邵雍
安乐窝前小江曲,新蒲细柳年年绿。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初秋次李古砚韵
明·区越
世味投闲自解颐,橘林瓜圃信吾之。诗来古砚经频涤,雨歇荷衣及早披。岂为习池多逸兴,亦知莲社有幽期。新蝉未觉繁双耳,喜信凉飙步履迟。
月下醉歌
清·郑珍
明月本在东林间,不知何时走上天。为贪杯酒未及顾,失尔去路无由攀。惟见青空似碧海,琉璃万顷嵌银盘。咫尺人天不相管,何况世外求神仙。蓬莱瀛洲果何处,秦皇乃葬骊山边。固知仙骨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