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
圭
玷
由
来
尚
可
磨
,
似
簧
终
日
复
如
何
。
成
名
成
事
皆
因
慎
,
亡
国
亡
家
只
为
多
。
须
信
祸
胎
生
利
口
,
莫
将
讥
思
逞
悬
河
。
猩
猩
鹦
鹉
无
端
解
,
长
向
人
间
被
网
罗
。
哲理
警世
动物寓言
抒情
写鸟
劝诫
译文
玉上的斑点从何而来?它尚可琢磨使其恢复原状,但整日像簧片一样巧言令色又该如何呢?
成名成事都是因为谨慎行事,而亡国亡家则往往是因为说话太多。
必须相信祸患往往源于甜言蜜语,不要用滔滔不绝的口才去炫耀自己的讥讽之思。
猩猩和鹦鹉这些动物无端地被人们所解救,却常常被人们用网罗困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言》,通过对圭角和簧片细微磨损的反思,表达了对名誉与事功的慎重态度以及对于祸害根源的警觉。诗中指出成就一切都应谨慎对待,而亡国亡家往往因贪多求而起。同时,诗人强调要相信祸患的来源是口若悬河的流言,不应轻易忽视。此外,猩猩鹦鹉之类动物无故被捕,象征着人间亦有许多不幸遭遇网罗的情况。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危险与困境,传递出作者对于名誉、谨慎以及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罗隐
507首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李嵩四迷图
明·袁华
四迷粉图谁手写,乃是钱唐之李嵩。嵩当三朝应奉日,点染人物犹精工。建炎己后和议定,岁聘杂沓金源东。自兹民不识戈甲,江南花柳春融融。宽衫大帽脩眉翁,低头高揖身鞠躬。柳娘缓带竟.....
课儿联(其六○五)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扫地无臣节,欺天极贼谋。
陈紫薇知宛陵出关三日复召归(其二)
宋·释居简
笼锁新莺啭,帘容旧燕归。禁林仍下榻,画戟漫开扉。虚与谷相应,淡如云自飞。升沈知雅量,喜愠不几微。
赠明上人八章次叔兄韵(其八)
明·顾允成
宁为刖足业,无为跃冶鍊。君子不可及,惟人所不见。
宿上方院祷晴
宋·孙应时
鹊为晚晴喜,山如秋夜凉。蝉声起竽瑟,云影散牛羊。神理应难昧,民忧得自康。平生蔬笋腹,不厌宿僧房。
古意
宋·梅尧臣
林中即鹿人,常为虎所即。虎岂援鹿者,亦各求其食。趋利不顾害,祸患安可息。古来遁世士,轻彼用智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