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乔
逸
人
南
经
湘
浦
北
扬
州
,
别
后
风
帆
几
度
游
。
春
酒
谁
家
禁
烂
熳
,
野
花
何
处
最
淹
留
?
欲
凭
尺
素
边
鸿
懒
,
未
定
雕
梁
海
燕
愁
。
长
短
此
行
须
入
手
,
更
饶
君
占
一
年
秋
。
写景抒情
怀旧思友
写景
情感
秋天
离别
山水田园
译文
走过湘江和浦水再到北边的扬州,与你们分别后我乘着风扬帆远行游走过很多地方。
想知道春酒谁家最美妙,野花在何处最繁盛?
想托北方的鸿雁传信却嫌它太懒,而雕花的屋梁上的海燕也因为某些原因而感到忧愁。
这次行程无论长短,我都会努力去完成,而你也将拥有一年的秋日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在外的游子,对于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不舍。“南经湘浦北扬州,别后风帆几度游。”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从南方的湘江到北方的扬州,是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和旅行。这里的“风帆”象征着迅速的旅行,也隐含着无奈与漂泊。“春酒谁家禁烂熳,野花何处最淹留?”诗人在提问,在这个季节,哪家的春日美酒能让人忘却忧愁?而那些野花,又是在哪里最能够留住行人的脚步?这里的“春酒”与“野花”都是对温暖和美好的追求。“欲凭尺素边鸿懒,未定雕梁海燕愁。”诗人想借助书信来表达思念之情,但又犹豫不决,因为对于远方的朋友,哪些话该说,又哪些话不该说,是一份复杂的情感。“长短此行须入手,更饶君占一年秋。”诗人希望自己的这次旅行能够尽快结束,回到亲爱的人身边。这里的“更饶君占一年秋”表达了一种对时间的慈悲,也是对亲情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游子之思,传递出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罗隐
507首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