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抒情
怀旧思乡
咏物言志
季节
自然
情感表达
人生哲理

译文

回忆过去的游历,现在心中已无那般感觉,就像理解你的诗意一样。
在水边旅馆,酒会已经结束,夜空中的月亮格外清晰;香街上的行人已经散去,白杨树在风中摇曳。
尽管长绳难以系住太阳,但人们用巧妙的言辞讨论天地万物却无穷无尽。
世事就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让人琢磨不透,思量起来,不知道哪里才是蓬草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酬黄从事怀旧见寄》,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旧游不合到心中,把得君诗意亦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无法与现实相符合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与收信者在文学艺术上的默契和共鸣。“水馆酒阑清夜月,香街人散白杨风。”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水边酒阑下的明月与空气中飘荡的花香以及街道上稀疏行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淡定和超脱的氛围。“长绳系日虽难绊,辨口谈天不易穷。”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即便是最好的言辞也无法完全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宇宙之大的探讨。“世事自随蓬转在,思量何处是飞蓬。”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内心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渴望。这里的“飞蓬”象征着自由漂泊,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罗隐

507首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饮黄池朱友龙舍
宋·董嗣杲
换舟入里港,那惧江风横。今夕月色朗,天下呈圆镜。小舣蕃庶乡,夜灯万星映。倏逢可人情,立论不失正。挥毫喜相誉,笔势自遒劲。酒壶不住荡,斟酌各取性。不强亦不辞,此醉颇入圣。江.....
好事近(其四)
宋·程垓
急雨闹冰荷,销尽一襟烦暑。趁取晚凉幽会,近翠阴浓处。风梢危滴撼珠玑,洒面得新句。莫怪玉壶倾尽,待月明归去。
杂诗(其一)
清·顾植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阳春久不作,感怀时一弹。莫谓和者寡,知音良独难。举世尽扰扰,何处结古欢。
次韵苏庭藻见寄庭藻所居号竹堂
宋·周孚
匆匆别后已经年,堂下新篁又长鞭。何日来成渼陂集,只今空寄陕郊篇。封丘正自妨吾乐,畏垒谁能识子贤。俱坐先秦古书累,吾侪流落本非天。
飞霜歌
元·马臻
飞霜悴百草,芳兰亦委柯。纵欲努旧力,奈此寒风何!在昔结花初,岂不受春多。耻随桃李场,托迹空山阿。四时有代谢,阳艳忽已过。薰莸苦不辨,一体同消磨。不如牡丹根,密幄相遮罗。伤.....
妙香词
唐·不详
劝君酒莫辞,花落抛旧枝。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
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
清·黄琮
君心出峡水,日夜趋襄阳。萍踪滞夔府,两鬓成秋霜。西阁闻猿声,终日涕泗滂。白盐与赤甲,万仞山苍苍。我来寻瀼西,村树亦已荒。故券傥可得,为君新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