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安
道
车
马
如
流
水
,
楼
台
结
彩
虹
。
王
孙
来
戚
里
,
豪
士
遇
扶
风
。
不
睹
衣
冠
盛
,
空
闻
意
气
雄
。
鸢
肩
亦
何
事
,
日
暮
醉
新
丰
。
写景
城市
长安
情感
场景
边塞
写鸟
译文
车马川流不息,像流水一样繁忙,彩色的楼台像彩虹般高耸入云。
王孙贵族来到亲戚的府邸,豪士们在扶风这个地方相遇。
看不到他们华丽的衣冠,只听到他们雄壮的气势。
他们的肩膀像鸢一样高耸,到了日暮时分,他们还在新丰这个地方饮酒醉倒。
赏析
《长安道》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繁华与喧嚣的景象,通过对比与反衬,展现了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首句“车马如流水”,以流水比喻车马的密集与连续,生动地描绘出长安城中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繁忙景象。接着,“楼台结彩虹”一句,将高楼大厦比作彩虹,既赞美了建筑的壮丽,也暗示了长安城的富庶与繁华。“王孙来戚里,豪士遇扶风”两句,通过“王孙”和“豪士”的形象,展示了长安城内贵族与富豪云集的场景。“王孙”指贵族子弟,“戚里”是亲族聚居之地;“豪士”则代表了社会上的权贵与富商。“扶风”可能是指某位豪士的名字或其所处之地,这里用以泛指豪士们的聚集之处。这两句通过对比贵族与豪士的相遇,反映了长安城内不同阶层人物的互动与交往。“不睹衣冠盛,空闻意气雄”两句,转折笔锋,从繁华的表象转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指出,虽然长安城中衣冠华丽,但真正体现出来的并非是物质的丰富,而是人们内心追求权力、地位和声望的欲望。这里的“衣冠盛”象征外在的光鲜,而“意气雄”则暗指内在的野心与傲气。最后,“鸢肩亦何事,日暮醉新丰”两句,通过对比鸢鸟的高傲姿态与人的醉酒行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讽刺。鸢鸟通常被视为高傲的象征,而“日暮醉新丰”则描绘了一幅夜幕降临,人们在新丰(可能指长安附近的一个地方)饮酒狂欢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上某些人追求虚荣与放纵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背后的荒诞与无奈。整体而言,《长安道》通过对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元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人们对权力、财富与名声的追求与矛盾。
钱惟善
76首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后雁字十九首(其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