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
山水
赞颂
抒情
怀古

译文

呼出的气乘着云朵飘向天空,墨卿(可能是指砚台)里的墨水散发出奇异的气味。
波涛的光彩失去了双剑的映衬,风雨交加中仿佛有六丁神驱使。
红色的火焰腾空而起超越了蓝天,绿色的鱼鳞在水中翻卷,卷起沧海之滨。
真人携带着飞仙离去,我如何能抓住他的胡须,穿越过洞庭湖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升龙图景,充满了奇幻与神秘色彩。诗人以“嘘气乘云薄太清”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将观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墨卿灵怪砚池腥”一句,通过奇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略带诡异的氛围,仿佛在暗示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波涛光彩失双剑,风雨晦冥驱六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紧张气氛。双剑的光彩被波涛所掩盖,风雨中,六丁神力被召唤,整个场景显得既壮观又充满力量。这种对自然现象的夸张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朱火腾空超碧落,翠鳞垂水捲沧溟”则将画面推向高潮,朱红色的火焰冲破碧蓝的天空,翠绿色的鱼鳞在水中翻滚,形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也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宇宙的广阔。最后,“真人上挟飞仙去,安得攀髯过洞庭”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真正的仙人驾着飞仙离去,诗人渴望能够追随他们,穿越到那神秘的洞庭湖畔。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超越世俗生活的理想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升龙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超凡境界的深刻感悟与向往。

钱惟善

76首
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