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咏物
怀古
古物赞美
历史

译文

花费百金买一块(古物),千金买一片(古瓦)。
不知道这些物品是哪一代的产物,它们位于魏王宫的殿阙之下。
当年邺城中充满了歌舞声,碧瓦朱甍、铜雀高耸。
它们在历史中流传百世,成为了珍贵的收藏品,至今不亚于高欢的宫殿。
有人说它们是晚出香姜井的产物,六朝时期的陶器可以与三国时期的物品相提并论。
这些古物是北齐时期避暑离宫的遗物,古香古色,龙山显得冷峻。
它们的质地玲珑剔透,光可衬托出宣德瓷的美丽,斑驳的痕迹和颜色深浅不一,与汾阴鼎相似。
漳河之底无法搜寻到这些古物,但在冰台阁的旁边,人们争相领取。
两个雄主(可能是指曹操和曹丕)都曾盗取帝王之宝,曹家风雅如飞鸳鸯。
即使我们寻找魏国或齐国的宝物,也未必能得到这样的珍品,这比不上书法家王羲之与羊欣的成就。
现在又有人将汉朝的瓦器从甘泉处传了出来,上面有篆字的印记以及“未央”二字。
可惜后人没有好好磨琢这些古物,定州高庙里也没有与它们相同的光彩。
不知他们现在何方,人们期望在西陵上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千年的砚工从石中采来原料制作砚台,当年他们留下七十座伪冢。
抚摸这些古物,讲述着那些奸雄的故事,横槊赋诗也是十分有风度的。
在杭州网中得到的江心砚最终胜过了真藏的许敬宗砚台。

赏析

这首《后铜雀瓦砚歌》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对古代文物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独特见解。开篇以“百金购一石,千金购一瓦”起笔,巧妙地引出对古物价值的思考,无论是珍贵的石头还是瓦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都可能成为无价之宝。接着,诗人描述了这些古物的来历与背景,如“云在魏王宫阙下”,暗示其曾是古代帝王宫殿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随后,诗人通过“当时歌舞充邺中,碧瓦朱甍铜雀铜”这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繁华与艺术气息的时代,铜雀台的辉煌与歌舞升平的景象跃然纸上。接下来,“艳传百世成宝玩,至今不数高欢宫”则表达了这些古物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诗中还提到了“香姜井”、“北齐避暑离宫物”等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古物的历史背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通过“玲珑光衬宣德瓷,斑驳黝甚汾阴鼎”这样的描绘,诗人不仅赞美了古物本身的精美,也暗含了对古代工艺水平的高度评价。“漳河之底不可搜,冰台阁畔人争领”一句,既表达了对古物埋藏地点的神秘感,也暗示了古物的珍贵与难得。接下来,“两雄一例盗帝王,曹家风雅飞鸳鸯”则以诙谐的方式,探讨了古物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变化。最后,诗人通过“今日甘泉传汉瓦,长生篆字兼未央”表达了对古物保存与传承的关注,同时也对后人未能充分发掘与利用这些宝贵遗产表示遗憾。“分香卖履人安往,穗帷谁望西陵上”则以历史人物的命运为喻,感叹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古物、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独特感悟。通过对比与联想,诗人不仅描绘了古物的美丽与价值,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