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写景
地点
山水
抒情
哲理
悼亡
情感

译文

寻觅天阶上的玉华,风急云涌,显得神秘莫测。
忽然间,它仿佛坠落到深邃的坑洞,踯躅在鱼龙背上的样子。
它或纵或横地摆动,似乎在向敌人示威。
有时它又显得颓然自放,傲慢无礼,无人能与之相配。
勉强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但它的意义只有当它展现出形状时才能理解。
古老的云层凝结成不动的样子,高处的溪流声清脆。
有一盏灯在梦中相伴,声光交织,让人感到混乱。
再走几步就仿佛进入了冥界,跛脚而行,难以忍受。
长长的行礼后向游人致谢,内心深处充满了感慨。
希望有谁能像五丁力士那样,为龙雷开启迷雾。
一旦天地豁然开朗,无论你我都没有阻碍。
早晨的阳光照亮了八荒之地,阳光温暖了一切。
夜晚的月光照耀得花更加艳丽,长风吹过大地。
在松树、竹子和白石之间,以及苍岩之内,一切都显得幽深而神秘。
尽管看不见的地方很多,但仍然有余地前进或后退。
只有五岳之心,不愿自我隐藏。
可悲的是那些被阴暗笼罩的人,他们却偏要追求晦暗不明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周亮工的《将乐玉华洞》,描绘了作者在玉华洞中的游历感受。首句“天阶寻玉华”展现了诗人步入洞穴的期待与好奇,接下来通过“风急云叆叇”、“欻忽堕坎窞”等描绘,写出洞中环境的险峻与变幻莫测。诗人以“万石纵复横”象征内心的起伏,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无奈。“颓然或自放,偃蹇亦无配”流露出诗人随性自在的态度,即使艰难也保持自我。他感叹“勉强锡嘉名”,认为只有心意所至,景致才得以显现。诗人进一步借“古云结不流,溪声高处碎”表达洞中水声的奇特,以及梦境般的体验。“一灯梦相扶,声光全愦愦”形象地描绘了洞中照明的昏暗,行走的艰难。“冥行更数武,跛踦不可耐”则写出诗人步履蹒跚的困顿。最后,诗人感慨“长揖谢游人”,对世人的好奇与自己内心的感慨形成对比,希望有力量能揭示洞中的奥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玉华洞的神秘与深邃,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敬畏。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