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抒情
咏物
春天
怀古
真如般若
坐断蒲团
黄鹂
白鹤
花柳

译文

窗边几案整洁,我心情极佳,老僧心中杂念已空。
黄鹂从睡眠中醒来,摇动竹林;白鹤飞来,点破松树。
溪山之中藏有夜月之美,繁花柳条在春风中摇曳,令人心生烦恼也生喜乐。
真正如般若智慧所言,每件事物都蕴含着真理,我坐于蒲团之上,细细体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静谧的环境中冥想的情景。开篇“净几明窗兴味浓”表达了老僧坐在简洁的桌案前,透过清亮的窗户,可以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满足。“老僧心下万缘空”则展示了他通过禅修,达到了一心不乱,心如止水,将世间万般纷扰割舍的心境。“黄鹂睡起摇开竹,白鹤飞来点破松”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黄鹂(一种鸟类)在竹林中苏醒,然后轻轻摇晃着竹子,而白鹤的到来,则以其优雅的姿态,点缀在参天的松树之上。这些画面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映照出老僧心灵深处的清净与宁静。“些子溪山藏夜月,无边花柳恼春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隐逸生活,他选择在幽静的溪边山中,甚至连夜晚的明月也被山峦所隐藏。无边的花柳则在春风中摇曳,这些景象都反映出老僧对世俗繁华的超脱,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最后,“真如般若头头是,坐断蒲团子细穷”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追求和理解。真如般若,是佛教术语,指的是最为本真的智慧与修行方法。老僧通过长时间的打坐冥想(坐断蒲团),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体会到这种智慧。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人生态度。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