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退
抒情
怀古
写仙境
神话
赞颂
写景
情感
离别

译文

一点红尘染人心,就像蕊珠殿上遗落的玉簪一样令人挂心。
那时我们都曾一起漫步在瑶台路上,而现在只留下我在彭鹤林之地。
梦回人间不知何处退身,每个夜晚在窗前弹奏玉琴。
笑问自己何时能回到神霄之上,只见绛阙清都烟霭缭绕深邃。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赠蕊珠侍经潘常吉》。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宫娥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一点红尘惹人心," 这一句表达了对那份淡淡红尘的眷恋之情,那一点点世俗的情愫在她的心里引起波澜。这里的“一点红尘”象征着她对外界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蕊珠殿上堕遗簪。" 这里的“蕊珠殿”应指宫中的某个建筑,"堕遗簪"则描绘了一种失落、遗忘之感,那簪可能是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现在却被遗弃在殿上,显示出一种孤独和不再被需要的境况。"当时同降瑶台路,祇是于今彭鹤林。" 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宫娥与神仙共舞的美好回忆,但如今却只能在人间的森林中寻找那已逝去的梦幻。"梦到人间不知退,夜夜窗下调玉琴。" 这里透露了她对人间生活的无限向往,每夜都会梦到人间,而在现实中,她则只能通过弹奏玉琴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笑指神霄归未得,绛阙清都烟霭深。"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她对于不能回到天界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现实中的困顿和迷茫感受。这里的“绛阙”是皇宫的代称,而“烟霭深”则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迷离的、不易看清未来方向的情境。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娥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她在现实中的孤独与哀愁。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和隐喻,将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白玉蟾

1200首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