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史
杂
咏
四
卷
三
李
文
正
东
阳
(
其
一
)
经
济
虽
然
倚
介
夫
,
二
公
归
去
势
终
孤
。
横
流
都
作
抽
帆
计
,
画
寝
空
悬
负
扆
图
。
此
狱
可
生
宜
善
解
,
斯
文
将
坠
要
潜
扶
。
保
全
国
体
知
多
少
,
识
得
丹
心
一
片
无
。
咏史
怀古
抒情
读书
赞美
丹心
忠诚
哲理
译文
尽管经济上依赖介夫(指某位官员或智者),但两位公卿离去后,势单力孤的局面依然存在。
江河横流,需要谋划长远之计,像画中的卧榻(指国家或政治的稳定)那样,我内心怀着稳固大计却未能施展。
在这种情况下,狱讼可被产生又应当善于解决矛盾;学术与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丢失的危机,所以需要我们暗中扶持与传承。
保护国家的体制和尊严需要多少努力,我们应当认识到,这片忠诚的心是无可替代的。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对明代官员李文正东阳的评价与感慨。通过“经济虽然倚介夫,二公归去势终孤”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李文正东阳在政治经济上的贡献以及他离开官场后的孤独处境的思考。接着,“横流都作抽帆计,画寝空悬负扆图”描绘了李文正东阳面对复杂局势时的智慧抉择和无奈,以及他离去后留下的空虚感。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李文正东阳在处理案件时的公正与智慧,以及他在传承文化、挽救危局方面的努力。“保全国体知多少,识得丹心一片无”则表达了对李文正东阳忠诚国家、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整首诗通过对李文正东阳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幽居遣怀三首(其三)
宋·陆游
习气深知要扫除,时时褊忿独何欤。呼童不应自生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世态讵堪闲处看,俗人自与我曹疏。作诗未必能传后,要是幽怀得小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