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国
公
张
辅
(
其
二
)
永
乐
六
年
安
南
平
,
是
年
之
冬
变
骤
生
。
七
年
远
统
平
夷
兵
,
八
年
春
还
秋
复
叛
,
明
年
仍
赋
征
南
行
。
简
定
陈
季
扩
,
前
后
相
继
作
。
一
攻
造
舟
叱
览
山
,
再
攻
荷
花
海
之
湾
。
俘
斩
无
算
势
未
已
,
纷
纷
火
燧
爇
象
尾
。
猬
毛
之
矢
刺
天
飞
,
象
奴
象
鼻
落
如
雨
。
一
战
美
良
山
,
再
战
昆
浦
暹
蛮
间
。
步
骑
蹴
之
传
檄
定
,
次
第
就
擒
海
氛
静
。
海
氛
静
,
占
城
降
,
择
故
王
后
封
为
王
。
版
图
不
入
归
要
荒
,
我
无
所
利
计
大
义
,
兴
灭
继
绝
辞
堂
堂
。
奈
何
升
州
置
卫
所
,
人
其
人
,
土
其
土
。
中
国
约
束
夷
苦
严
,
安
南
之
风
安
于
南
。
南
人
不
反
那
可
得
,
宣
德
年
间
得
而
失
。
王
通
盟
,
柳
升
没
,
依
旧
安
南
属
外
国
。
战争
写景
抒怀
地方历史
译文
永乐六年安南地区被平定,那年的冬天却突然发生了变故。
七年时朝廷调派远地兵马再次平定夷人暴乱,八年后春回北方但安南却又反叛了,每年仍旧派出征讨的军队。
简定和陈季扩等人,先后接任进行征讨。
首次进攻造船的叱览山,再次进攻荷花海湾。
俘虏和斩杀不计其数,战争的态势并没有停止,火光中象奴和象群如雨般落下。
猬毛制成的箭矢冲天而起,象奴和象鼻在箭雨中纷纷坠落。
在美良山一战之后,又在昆浦暹与蛮族间再次交战。
通过步兵骑兵的征战,加上檄文的传令,逐渐平定了安南的混乱,最终将其平定并恢复了平静。
安南平静下来后,占城投降了,朝廷选择了一位故王的儿子后裔封为王。
尽管版图没有纳入中国领土,但朝廷不计私利,以大义兴灭继绝的辞令行事。
然而朝廷还是设置了州所和卫所,使人们回归其土地,土著回归其地方。
中国对夷人的约束严厉而严苛,安南的风俗渐渐安于南方。
然而南方人并不愿意归顺朝廷,这种情况在宣德年间得以平息却也暂时失去了对安南的控制。
经历了王通与各部族的结盟、柳升的战死之后,安南依然属于外国的领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对安南(今越南)的多次军事行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诗中详细描述了从永乐六年到宣德年间,明朝军队在安南的多次进攻,包括建造船只、攻打荷兰花湾、美良山、昆浦等地的战斗过程。诗中提到俘虏和斩杀的敌人数量众多,战场上箭矢如雨,象奴倒下如同雨水般密集。通过这些具体的战争场景,诗人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破坏。接着,诗中描述了明朝军队最终取得胜利,俘获并处决了安南的首领,稳定了局势。随后,明朝将安南纳入版图,封原国王的后代为王,使安南成为明朝的属国,不再被视为蛮荒之地。然而,诗中也提到了明朝在安南设立卫所,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当地人民的压迫。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明朝在安南政策的反思,指出虽然明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对安南的治理方式可能过于强硬,导致当地人民的反抗。诗中提到明朝在宣德年间重新失去对安南的控制,暗示了这种强硬政策的局限性。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描绘,反映了明朝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对当地治理策略的思考。
严遂成
283首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您喜欢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