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过
栗
子
岭
逶
迤
一
径
入
云
深
,
夹
道
松
杉
十
里
阴
。
天
半
钟
声
闻
鹿
苑
,
雨
馀
空
翠
滴
烟
林
。
春
泉
石
畔
分
新
脉
,
时
鸟
山
中
变
好
音
。
直
欲
振
衣
千
仞
上
,
仙
灵
笑
我
腐
儒
襟
。
写景
春日
地点
栗子岭
山水
春天
译文
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入云雾弥漫的深处,道路两旁松杉茂密,形成了一道十里的绿荫。
天空中传来钟声,这钟声仿佛来自远方的鹿苑;雨后,清新自然的绿色让人感到宁静,空灵的烟雾弥漫在树林中。
春泉在石头旁边分流,如同新生的脉搏;山中的鸟儿发出美妙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我真想振衣高飞,直上云霄千仞之上,但仙灵会嘲笑我这个迂腐的儒生没有翅膀,无法飞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行至栗子岭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逶迤一径入云深”以蜿蜒的小路引人进入一片云雾缭绕的深处,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接着,“夹道松杉十里阴”则通过描述两侧松树和杉树的遮蔽,展现了道路两旁的浓荫覆盖,仿佛是一条绿色的隧道,给人以清凉与宁静之感。“天半钟声闻鹿苑”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提升到半空中,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与鹿苑(可能是指附近有人工或自然形成的鹿群栖息地)相呼应,增添了诗作的宗教与自然和谐之美。而“雨馀空翠滴烟林”则描绘了雨后山林间的清新与湿润,空中的翠绿与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春泉石畔分新脉”表现了春天泉水在石头边流淌,新生的水流与生机勃勃的季节相映成趣。“时鸟山中变好音”则通过描写山中不时传来的鸟鸣,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与和谐。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与美的自然世界。最后,“直欲振衣千仞上,仙灵笑我腐儒襟”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尘世束缚,追求更高境界的心愿。他希望像仙灵一样自由自在,远离世俗的束缚,展现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主题。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春日湖上(其四)
宋·武衍
船里歌声去复还,游人乐在酒杯间。争如策蹇长堤上,细看南山与北山。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