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便
鸿
写景
山水
抒情
离别
送别
地点
九华
佳节
四季
怀古
励志
友情
赞颂

译文

九座山峰如同九个儿子,幻化成了九朵莲花。
距离天际的距离难以估量,晴朗的天空中片片彩霞飞舞。
来自南宫的才子,是江东的客人,他的笔下带着九华峰顶的色彩。
他学习书法,希望成为万人之敌,一日声名远扬,倾动上国。
青春年少时进京拜见帝王,曾在黄石寻找师傅驻足在谷城。
他的学术远宗燕国太傅,门下弟子半列如鲁国诸生。
忽然登上泰山,俯瞰家乡,望见江头白云气色苍白。
他的愁心一夜之间渡过淮阳,并非因莼菜和鲈鱼而感到秋日的兴致紧迫。
他千里迢迢来探望亲人,愿望不曾违背,西风萧瑟为他送行归去。
尊前树上的落叶仿佛成雨,马上的微霜即将点染衣襟。
为君长歌一曲以劝君饮酒,即使别离也不应太久。
离开时跟随北飞的雁群飞翔,归来时不要落在春日鸿雁之后。
上苑里种植着青荧玉树,君王正思念着像子虚那样的才子。
希望将九朵芙蓉的露水,倾泻在仙人掌上盛开。

赏析

这首《九华山歌送施幼淳省元南还青阳省觐》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首先,诗中以“九峰名九子,幻作九莲花”开篇,巧妙地将九华山的九座山峰比作九朵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九华山的美丽与神秘。接着,“去天不知尺有几,晴空片片飞丹霞”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九华山之高峻,仿佛与天相接,晴空中的片片红霞更增添了山的壮丽景象。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提到友人施幼淳即将离开,前往南方的青阳省亲。“南宫才子江东客,笔带九华峰顶色”,赞美施幼淳不仅才华横溢,更是将九华山的风采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之中。随后,诗人描述了施幼淳的求学之路,从江南到京城,再到深山寻师,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祝福与期待:“为君长歌劝君酒,便是别离未应久。”在分别之际,诗人以歌声和美酒为友人送行,希望这次离别不会太久,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赞美了九华山的自然美景,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友情的深刻感悟。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