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偕
亭
山
先
生
暨
诸
亲
友
饮
城
南
寺
山
石
上
南
溪
不
到
已
经
年
,
溪
上
高
丘
坐
渺
然
。
日
夕
千
峰
悬
片
雨
,
城
秋
万
木
起
寒
烟
。
人
归
洛
社
真
堪
隐
,
地
入
桃
源
自
是
仙
。
眼
底
旧
游
浑
欲
尽
,
当
歌
莫
惜
酒
如
泉
。
秋日写景
山水
怀古抒情
城市地点
秋天写景
抒情
译文
溪水南流的地方已经过去了一年,那溪边的高地,看起来也变得十分渺小。
太阳从西边落下,山峰之间千变万化,只有雨点飘洒,城市在秋天的气息中,万木摇曳,寒烟升起。
人们回到洛社这个地方,真的可以隐居于此,而此地深入桃源之中,仿佛就是仙境。
眼前过去的游历几乎已经结束,所以当我们唱歌时,不要吝惜酒水,让它像泉水一样畅饮无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慎行在秋日与友人在城南寺山石上饮酒的情景,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感慨。首联“南溪不到已经年,溪上高丘坐渺然”中,“南溪”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溪流,而“高丘”则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诗人感叹时间流逝之快,仿佛转眼间已多年未至此处,心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颔联“日夕千峰悬片雨,城秋万木起寒烟”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黄昏时分,千峰之上挂着一片细雨,城中秋意渐浓,万木之间升起缕缕寒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颈联“人归洛社真堪隐,地入桃源自是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洛社和桃源都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之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远离尘嚣、过上宁静生活的渴望。尾联“眼底旧游浑欲尽,当歌莫惜酒如泉”则是对过去美好回忆的留恋与珍惜。诗人意识到过去的时光正在逐渐消逝,因此在聚会之时,应当尽情歌唱,不吝惜美酒,以此来寄托对过往的怀念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富有哲思。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独步
宋·释绍嵩
独步时凝望,幽襟失所从。烟霞横眼界,天地醉心胸。泽国秋容老,人家水影重。行穷十里岭,回首兴何慵。
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观王质烂柯遗迹
宋·陆游
篮舆访客过仙村,千载空馀一局存。曳杖不妨呼小友,还家便恐见来孙。林峦巉绝秋风瘦,楼堞参差暮气昏。酒美鱼肥吾事毕,一庵那得住云根。
暗香·舟中次叔由韵,寄内子汝南君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一重水碧。又一重山影,蘸成愁色。暗罥湘烟,薄暝篷窗乱丝织。料得楼头倦倚。盼天际、雁声寥寂。只衫晕、那角阑干,菊影峭寒逼。休忆。更漏急。恁锦帐泪痕,渍透瑶席。残脂镜里,染作.....
同朱老步郭外人家留饭西畴草堂(其一)
清·吴之振
西畴诗老话幽居,一笑扶筇兴未疏。村市经过残劫后,草堂重醉落镫初。定知鱼乐能千里,已办农忙共一锄。底用榜门坚谢客,霜寒谁肯问籧篨。
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宋·赵公豫
扁舟直入南州界,屈曲河流势澎湃。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昔年作客豫章城,弗睹高楼恒介介。再来胜地续前缘,画栋雕梁称绝快。子安一赋传古今,俯视群言犹草芥。西山苍翠无.....
融轩
明·李坚(贞夫)
一室虽云小,中藏天下春。眼前皆物共,榻外亦吾邻。丽日风生煖,温泉脉自淳。笑渠失弓者,得计楚邦人。
新秋二首(其二)
宋·陆游
蝉声满院送流年,又见秋风到海边。旧友死来频入梦,新诗愁绝少成篇。步头野水双飞鹭,林外人家一点烟。顾影自惊如许瘦,囊空无药起沉绵。
齐天乐(其四)红叶
清·黄燮清
胭脂点染天涯树,迷离变成朱紫。雁背霜痕,鸦边霁色,写出平林萧寺。篷窗醉倚。指流水空山,落霞飞起。驻得丹颜,此中应有赤松子。凭高还更极目,望江城似画,秋艳如此。锦叠华年,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