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花
秋天
咏物
赞美
写色
写雨
送别
怀古
节气
白露
情感

译文

黄金般的花萼闪闪发光,白露时节悄然来临。
馨香自能长保,但为谁而显得分外鲜艳呢?
玄都的花蕊开始凋零,灞上的烟霭显得萧疏。
在凉雨过后,亭亭玉立的花儿显得更加清丽;在晓霜之前,冉冉升起的阳光为花儿增添了更多色彩。
小苑中的寒意无法抵挡,疏朗的篱笆旁,翠绿的植物显得格外惹人怜爱。
骚人赋诗以采撷英华为内容,逸人则在饮酒后以此为伴安然入睡。
不是因为春天的花儿少了,而是因为它在晚节中更加坚强。
尚未摘下芳香的花儿,却已听到夕阳边传来的大雁叫声。

赏析

这首《阁试赋得秋菊有佳色八韵》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对秋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首联“晔彼黄金萼,翛然白露天”以“晔”字形容菊花盛开时的灿烂,金色的花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翛然”则描绘了菊花在秋风中的自在与超脱,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颔联“馨香堪自葆,颜色为谁鲜”进一步赞美菊花的香气与色泽,不仅能够自我保持,还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无论是香气还是颜色,都是那么的鲜明而独特。颈联“零落玄都蕊,萧疏灞上烟”通过对比,将菊花与玄都观的花朵、灞桥上的烟雾进行对比,强调了菊花即使在凋零之际,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高洁的品质。尾联“亭亭凉雨后,冉冉晓霜前”描绘了菊花在凉雨之后、晓霜之前的景象,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接下来的诗句“小苑寒无奈,疏篱翠可怜”则通过小苑的寒冷与疏篱的翠绿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菊花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坚强与美丽。“餐英骚客赋,送酒逸人眠”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雅士与菊花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菊花与文人精神的契合。最后,“不为春华少,其如晚节坚”总结全诗,强调了菊花虽不在春天争艳,却在秋天展现出其最坚韧的品格,象征着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坚守。整首诗通过对秋菊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一剪梅·梅用韵
清末近现代初·陈衍
破帽疲驴剧可怜。录就吴船。录就湖船。富阳沈碧好山川。梅尉祠边。梅子词边。暗香疏影阻归田。江国今年。槐府明年。袁安高卧正陶然。不出门前。况出门前。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宫词一百七首(其十一)
明·宁献王
宫花著雨渐应稀,柳絮因风不肯飞。恰似太真春睡重,玉容娇惰不胜衣。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满江红·奉酬曾端伯使君,兼简赵若虚监郡
宋·向子諲
雁阵横空,江枫战、几番风雨。天有意、作新秋令,欲鏖残暑。篱菊岩花俱秀发,清氛不断来窗户。共欢然、一醉得黄香,仍叔度。尊前事,尘中去。拈花问,无人语。芗林顾灵照,笑抚庭树。.....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点绛唇·夹竹桃
清末近现代初·严既澄
暖梦娇酣,绛云簇簇窥帘笑。靓妆沈悄,新与蝉声绕。鼓舞春心,更缀琼多少。供凭吊。闹红飘老。人面分残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