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地点
秋天
山水
送别
抒情
哲理
空门
佛教

译文

海上游玩浮杯自落迦,参拜名师又踏遍名山大川。
秋天的晴天里,站在少室山寒峰之上,月光如水;路绕过黄河,沿岸的沙地让人感到独特的气息。
佛教的传播在这个地方发展出五叶,这是多么令人赞叹的景象;而那些仙坛之上,又在哪里能找到三花呢?
佛教的真谛应是无处不在的,如同那随缘的行者,带着一钵便走过了岁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僧人前往少林寺参访的情景,充满了对佛教精神和自然美景的赞美。首联“海上浮杯自落迦,参师名岳又天涯”以海上的杯漂浮到落迦山起笔,象征着僧人修行之路的飘渺与遥远,随后提到参访名山大岳,暗示了僧人追求智慧与真理的旅程。颔联“秋晴少室寒峰月,路绕黄河曲岸沙”则将读者带入一幅秋夜月色下的少室山景象,月光洒在寒冷的山峰上,黄河岸边的沙地蜿蜒曲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颈联“佛士此方开五叶,仙坛何处觅三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到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以及寻找仙人遗迹的隐喻,体现了对宗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尾联“空门真境应无住,一钵随缘是岁华”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的理解,认为在佛教的真境中不应执着于固定的形式,而是一钵随缘,顺应自然,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体现了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和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