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题
杨
梦
山
先
生
半
间
楼
旧
有
沧
洲
兴
,
今
成
绿
野
游
。
桃
花
千
树
雨
,
月
色
半
间
楼
。
隐
几
山
光
入
,
开
帘
海
气
收
。
却
令
麟
阁
上
,
图
画
想
风
流
。
写景
写山
桃花
赞颂
隐居
情感
山光海气
秋天风光
译文
旧时心怀沧海之志,如今却在此处绿野中游。
桃花在雨中盛开千树,月光洒在半间楼阁之上。
倚几而坐,山光映入眼帘;打开窗帘,海的气势被收入眼底。
麒麟阁上所画的,也是这般令人神往的风流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梦山先生半间楼的景致与氛围,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首句“旧有沧洲兴,今成绿野游”表达了从过去的水乡生活转变为现在的田园之乐,既体现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也展现了对当下生活的享受。接着,“桃花千树雨,月色半间楼”两句,通过桃花与月色的对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浪漫的意境,桃花在春雨中绽放,月色洒在楼阁之上,形成一幅动与静、色彩与光影交织的画面。“隐几山光入,开帘海气收”则进一步描绘了楼内与外界的和谐交融,山光透过窗户进入室内,海气随着窗帘的开启而被收纳,暗示了空间的开阔与心灵的自由。最后,“却令麟阁上,图画想风流”表达了对杨梦山先生才情与品德的高度赞赏,将他比作历史上的名臣,意指其形象与风度如同画中人物一般,令人向往与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半间楼内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同时也表达了对杨梦山先生个人魅力与成就的赞美,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赵文远见和用韵答之
宋·辛弃疾
粝食粗衣饱暖时,从他鼻涕自垂颐。万金药岂世无有,九折臂馀人始知。过雨沾香辞落蒂,随风飞絮趁游丝。我无妙语酬春事,惭愧新歌值凤吹。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镜岩歌为镜方彭及予赋
明·刘崧
君不见南山山前一片石,崭然壁立当流泉。皎如千年青铜镜,挂在万仞高崖巅。泉流日冲激,烟云相荡摩。鱼龙过之不敢睨,如有神物严撝呵。夜深月明从东来,但见五色灿烂寒光开。扫空婆娑.....
儒隐林君挽辞
明·林大春
嗟君高义薄层丘,一诺能轻万户侯。锦里家声推甲第,朱门客散几春秋。老来犹记雕虫句,梦去应随化蝶游。今日登堂馀一哭,四山风雨暗沧洲。
性老致庐山茶
宋·方岳
枉作江南半世人,安知五老不吾嗔。自参茶壑风烟美,略识庐山面目真。涧汲每思佳客共,云眠谁谓老师贫。秋崖只有诗如此,回向山灵报答春。
偶成(其二)
宋·杨简
脚踏和风步步春,石鱼楼上等閒人。兴来冲口都成句,老去游山不动尘。李白谁知他意思,桃红漏泄我精神。忽逢借问难酬对,只恐流莺说得真。
见山(其四)
明·杨继盛
云烟收尽酒卮间,风静一帘明月闲。不解红尘寻远壑,漫将诗思傍青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