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山
小
画
霞
作
绡
衣
雾
作
裙
,
恍
疑
神
女
降
氤
氲
。
明
朝
试
向
阳
台
望
,
只
是
寻
常
一
段
云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巫山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巫山云雾的奇幻景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巧妙地运用“霞”与“雾”作为衣裙的比喻,将自然界的云雾赋予了女性般的柔美与神秘,仿佛是神女降临人间,飘渺而不可捉摸。“霞作绡衣雾作裙”,开篇即以“霞”和“雾”两种自然现象为衣裙,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云雾轻盈、变幻莫测的特点。霞光如同轻柔的绡衣,雾气则如轻盈的裙摆,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超脱的意境。“恍疑神女降氤氲”,接着诗人通过“恍疑”二字,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惊讶与疑惑,似乎在询问是否真的有神女降临,或是这一切都只是幻象。氤氲一词,形容云雾缭绕、朦胧不清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感。最后两句“明朝试向阳台望,只是寻常一段云”,诗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展望未来的景象。他提醒读者,即使明天再去看那片云雾,它也只是寻常的一段云而已,并非永恒的奇迹。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暗含着对人生短暂与变化无常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巫山云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交融,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深思。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