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访

使
写景
抒情
友情
写花
上林花
冬天
雪后
怀古
赞美
亲情

译文

旧时中州文苑的名家,驾车来访的人络绎不绝,满巷皆是。
雪后倾杯庆祝元宵节,灯前又见上林苑的花朵开放。
六条途径向民众推举着您这像星星一样的使者,与您两世相交的我们共度岁月,情感更深厚。
请问家里的长辈是否依然健康长寿,如那春日之山一般青翠不老。与谁共赴明霞之下,去采撷春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文人于慎行对友人吴少溪在元宵节期间来访的感慨与欢迎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首句“中州文苑旧名家”点明了吴少溪家族在文学领域的传统地位,暗示其家族背景深厚。接着“结驷相过巷路赊”描绘了吴少溪来访时的盛况,以“驷马”形容其随从之多,侧面表现了吴少溪的显赫身份和广受尊敬的社会地位。“雪后初倾元夜酒,灯前已发上林花”两句,通过雪后的元宵佳节饮酒赏花的场景,营造出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元夜即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团圆与希望;上林花则暗喻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这里借以赞美吴少溪及其带来的欢愉。“六条问俗推星使,两世论交感岁华”进一步展示了吴少溪的风度与才华。六条问俗可能是指询问民间习俗,推星使则是指天文学家,这里用以形容吴少溪不仅通晓天文地理,还关心民间生活,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两世论交则表达了吴少溪与于慎行之间深厚的友谊,跨越了世代的界限。最后,“为讯高堂容鬓好,春山谁伴采明霞”表达了对吴少溪家人的关怀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高堂指的是父母,容鬓好意味着希望家人健康长寿;春山采明霞则寓意着追求美好的生活与未来。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友情、文化传承与个人修养的主题,体现了明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次韵同年诸公环碧叙同年会(其一)
宋·陈造
天瓢挹注拱仙官,更阅诗仙锦绣端。离合不忘车笠誓,留传当并画图看。玄谭想有蛟龙听,得醉仍均客主欢。俛仰谪仙三百载,从知乐事继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