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写景
咏物
赞美
名寺胜景

译文

新建的凤刹从佛土上标立出来,千尺高的芙蓉高耸入云。
璇玑(星宿名)的题名镶嵌在玉砌之中高高升起,法雨和昙花之云从天界飘落到下界。
寺院的气势如同珠宝森林般雄伟于禁苑之中,其影子仿佛将银河分割开并挂在天际烟云之中。
众生的福祉与果报都源于佛的慈悲庇佑,用尽黄金也无法衡量此地所蕴含的佛法智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慈寿寺新造的佛塔之壮观与神圣。诗人以“凤刹”开篇,将佛塔比作凤凰之刹,赋予其非凡的灵性与尊贵。接着,“芙蓉千尺翠岧峣”一句,以芙蓉花的高洁与翠绿,形象地展现了佛塔的挺拔与秀丽。“璇题玉甃中天起”,描述佛塔如同明珠镶嵌在天空之中,以玉石砌筑,光华璀璨,象征着佛法的纯净与崇高。“法雨昙云下界飘”,则借自然界的雨和云,比喻佛法的普渡众生,如同甘霖般洒落人间,滋润万物。“势挟珠林雄禁苑,影分银汉挂烟霄”,进一步描绘佛塔的雄伟与超凡脱俗,它不仅屹立于皇家园林之中,其影子仿佛与银河相连,挂在云霄之上,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庄严与神秘。最后,“群生福果缘慈祐,辇尽黄金此地销”,表达了佛塔为众生带来福祉,人们不惜花费黄金,以此表达对慈悲的敬仰与膜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佛塔的宏伟与神圣,以及人们对佛法的崇敬之情。

于慎行

1364首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