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物
咏物
写荷
赞美食品

译文

莲蓬成熟的时候会先后熟透,供应食用的也不需要全都很齐备。
(这句白话翻译)写到山蜂享用鲜嫩的果实,其口感仿佛比山蜂本身还要柔软;而提到天马蹄(可能是指一种棱角分明的食物),它的形状和味道都很独特。
莲花尚有剩余的莲子未摘,依然在低垂的荷花丛中显得十分突出。
(这句白话翻译)莲子的脆美之处在于它刚刚被采摘下来,即使是接近根部的部分也依然带有泥土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荷花采摘场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荷花的鲜美与自然之趣。"莲房前后熟,供啖不须齐。" 这两句写出了荷花已经成熟,但并不需要一次性全部采摘,可以根据需要逐渐采食,这种描写传达了一种从容不迫、享受生活的态度。"肉嫩山蜂子,棱深天马蹄。" 山蜂子的形象,用来比喻荷花的嫩滑,而“天马蹄”则形象地表达了荷花中空的部分形状,这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荷花之美。"尚连馀蕊在,深映乱荷低。" 这里描绘的是荷花还带着未完全开放的花蕊,而它们被深深地映照在水中,与周围的荷叶交织成一片繁密的景象。"脆美知新采,近根犹带泥。" 最后两句强调了荷花的脆嫩与美味,以及它的新鲜度,还有它被采摘时带着的泥土,这些细节增添了一份生动感和真实感。整首诗通过对荷花外形、质地、成熟程度以及采食状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切体验,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怀。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