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
兔
谣
二
首
(
其
一
)
鹘
翅
崩
腾
来
九
霄
,
兔
命
迫
窄
无
所
逃
。
秋
毫
就
死
忽
背
跃
,
鹘
拳
不
中
还
飞
高
。
安
知
韩
卢
复
在
后
,
力
屈
但
作
婴
儿
号
。
少
年
只
取
一
快
乐
,
谁
念
草
根
腥
血
毛
。
动物
情感
思乡
写鸟
赞美
赞美大雁
咏物
动物对峙
情感中的悲愤
译文
鹘鸟振翅高飞从九霄而来,兔子生命危急无处可逃。
秋毫般细小的生命在死亡面前忽然奋力跃起,鹘拳似的攻击未中后仍然高高飞起。
不知道韩卢(一种猎犬)又在后面紧追不舍,兔子力量用尽只能发出婴儿般的哭喊声。
少年们只顾着追求一时的快乐,谁又会想到草根上兔子的血腥与毛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鹰与兔相互追逐的刻画,展现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鹘翅崩腾来九霄”一句,以猛禽鹘的迅速降临形象化了命运的不可抗拒,九霄则是高空的代称,这里的用意可能在于强调鹘的威势和速度。紧接着“兔命迫窄无所逃”则显现出弱者的绝望与无助。“秋毫就死忽背跃”中,秋毫或指细微之物,用以比喻兔的轻巧与敏捷,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避免死亡的威胁。而“鹘拳不中还飞高”则是鹘在未击中猎物时依旧保持着它的优雅姿态,飞翔至高空。诗人借助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通过对自然界弱肉强食现象的观察,抒发了“安知韩卢复在后,力屈但作婴儿号”的感慨。这里提到的韩卢可能是指古代的勇士或英雄,但即便是他们,也无法抗拒时间和命运的力量,最终也只能发出如同婴儿般无助的哭泣。最后,“少年只取一快乐,谁念草根腥血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享乐当下的态度。草根腥血毛可能是指野兽被猎杀后的尸体,这里的“谁念”意味着世人往往忽略这些生命的苦难和悲哀,而诗人却通过这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青春时光。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竹鹤图为医士仵思道题
明·管讷
此君风致极萧闲,合与胎仙共一班。千岁影迷苍雪里,九皋声在绿云间。平安莫谩传书去,径造休教报客还。挂向芝房无点俗,长年相对悦清颜。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题马贲画鸂图
金·党怀英
双眠双浴水平溪,共看秋光卧两堤。谁信潇湘有孤雁,冷沙寒苇不成栖。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唐·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