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穿
写景
田园
咏物
抒情
写山
秋节
佳节
写水
秋收

译文

1、闲居的日子虽然有些懒散无拘,但是一旦生活有序就会忙碌起来,不会被清闲的生活所耽搁。
2、砍伐树木使得山林颜色更加丰富,挖掘渠道中流淌着清澈的水声。
3、经过霜的芋头变得更加美味,在雨中种植的花也顺利成长。
4、前几天邻居老翁来访,我扫开落叶迎接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逸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开篇“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两句,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即便是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也仍旧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充实。接着,“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从事劳作的画面。这里的“伐木”和“穿渠”,并非出自迫不得,而是为了让居所更加美好,显示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第三句“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则展示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欣赏。这里的“芋”指的是芋头,“花”的具体种类未明,但都与自然界的生命力紧密相连。最后两句“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则是写诗人对友人的款待之情。邻翁来访,诗人不仅亲自出迎,还细心地扫除了柴门前的落叶,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尊重朋友的品格。整首诗语言平和,意境宁静,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人生哲学。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