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穿
使
写景
自然物候
抒情
山水田园
边塞
四季

译文

幽静的小路穿过桃树和李树,危险的栈道蜿蜒在林间山脚下。
行走着忽然觉得地方空旷起来,高楼从山腹中显现出来。
园圃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城市的景象在眼前纷纷展开。
春天过去,酴醾花依然散发着香气,夏天初到,筼筜竹林呈现出一片绿色。
树枝弯曲缠绕着衣服,竹笋破土而出,似乎要穿过房屋。
秋天的江水清澈得像可以卷起来一样,冬天的山岭翠绿如扑。
烟雾中渔船显得格外小,边塞外的村庄显得孤独。
远望梯田,听到砍伐树木的声音。
惊奇的鹿在险峻的地方行走,鸣叫的鸟从山谷中飞出。
自然界中的万物随着时间而变化,人们的兴趣却日益增长。
谁又能想到使者的尊严,常常穿着朴素的农人服装。
他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荣耀,也不以微不足道的乡族身份自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鲜于转运公的山中居所的生活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幽蹊入桃李”一句,形容道路曲折,穿行于桃李丛中,展示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随后的“危栈蟠林麓”,则描绘了山路险峻,树木盘旋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居简出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致观察,如“春老酴醾香”、“夏浅筼筜绿”等句,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出了山中四季更迭的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捕捉到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如“条横喜罥衣”、“笋迸乍穿屋”,展现了一种自在悠然的生活态度。下片则转向山中居所的情景描述,如“秋江澄可卷”、“冬岭翠如扑”,通过对江水清澈和山岭翠绿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尽变化的欣赏与感悟。最后,诗人提及“烟间渔艇小,塞外村居独”等景象,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自得的情怀。而“谁知使者尊,常著野人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与平民生活的比较,以及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山居生活理念。

司马光

1260首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