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写景
咏物
柳树
动物
情感
回忆
夏天
抒情

译文

翠绿的柳树遮荫,密密地覆盖着小溪边的长廊,秀美的景色映照着山峦的轮廓。
斜阳的碎影被柳枝筛落,两三只新蝉在鸣叫,它们的叫声随着风声飘荡,显得细腻悠长。
谁在暗中传递秋天的消息?它们的叫声响彻了深密的树枝。
听到这细小的哀音,我惊醒了午间的梦,感到身体因瘦弱而害怕这单薄的蝉衣。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最让人动情的地方在于,它们依偎着树叶,身体轻盈,凉意透入了琴弦。
弹奏完这清幽的曲调后,我心中余下的遗憾,只能寄托于新写的词句中。
傍晚时分,它们与谁一同鸣叫?是仙蜕般的存在,怅然若失地栖息。
我记得那双玉手轻轻抚摸它们的样子,即使没有琴弦的弹奏,也能感受到那空灵的韵律,只有我自己知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在柳谷听蝉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古典韵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翠柳、溪流、山峦等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恁阴阴翠柳,密罩溪廊,秀映山眉。” 开篇即以“阴阴”二字,渲染了柳树的茂密与浓荫,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清凉的世界。接着,“密罩溪廊,秀映山眉”,进一步描绘了柳树覆盖溪流、山峦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筛碎斜阳影,袅新蝉三两,露咽风嘶。” 描绘了夕阳西下,光影斑驳,新蝉鸣叫,露珠在微风中轻轻颤抖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夏日傍晚的宁静与生机。“为谁暗传秋信,曳响过深枝。” 这两句则通过蝉声传递秋意,暗示时间的流逝,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听嘒嘒哀音,惊回午梦,瘦怯绡衣。” 诗人通过听蝉的声音,联想到午梦被唤醒,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同时也表达了对蝉声中蕴含的生命力的赞美。“幽思。动人处,爱抱叶身轻,凉入琴丝。”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蝉声的深深喜爱与共鸣,以及它带来的清凉与宁静感。“抚罢清商怨,把一襟馀恨,分付新词。” 诗人通过弹奏琴曲来表达心中的忧愁与遗憾,将情感寄托于新作之中。“噪晚和谁吟啸,仙蜕怅栖迟。” 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与晚归的鸟儿对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