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山
闲
咏
(
其
四
)
地
居
天
末
海
滨
东
,
况
复
迁
离
盗
贼
充
。
千
里
波
涛
孤
枕
上
,
万
家
饥
溺
梦
魂
中
。
寒
猿
泣
月
移
高
树
,
宿
鸟
惊
云
过
别
丛
。
莫
问
当
年
关
切
意
,
只
今
凭
眺
有
余
恫
。
写景抒情
秋节写景
咏物抒情
怀古写景
思乡情感
自然
译文
居住在天地尽头靠近海滨的东边,何况我又迁移离去去避盗贼的困扰。
我在孤独的枕头上感受着千里的波涛声,而梦中则满是百姓遭受饥寒溺水的场景。
寒猿在月下哭泣,从高树上移走;夜鸟在云中惊飞,穿越不同的丛林。
不要问及过去的关切与挂念,如今我只是凭眺远方,心中仍然充满了忧恫。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启圣的《香山闲咏(其四)》,描绘了诗人身处偏远海滨之地,饱受战乱动荡之苦的境遇。首句"地居天末海滨东,况复迁离盗贼充",写出了诗人地理位置的偏僻和不安定的生活状态,盗贼横行更增添了忧虑。"千里波涛孤枕上,万家饥溺梦魂中",诗人通过想象,将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苦难交织在一起,千里之外的海浪声和人们的饥饿困苦都成为他梦中的景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无奈。"寒猿泣月移高树,宿鸟惊云过别丛",借景抒情,寒夜里的猿猴悲鸣,月光下树影摇曳,宿鸟因云层而惊飞,这些自然景象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哀愁。最后两句"莫问当年关切意,只今凭眺有余恫",诗人感慨不必追忆过去的情感,眼前的情景已经足够让他感到痛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哀伤和对时局的忧虑。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遭遇反映社会现实,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动荡时局的深切关注和内心世界的痛苦。
猜您喜欢
中秋帖子词七叠前韵(其二)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世界三千放大光,桂宵摛藻字应香。应潮为忆吴江浦,二釜能不足筥匡。
题梦堂诗稿
清·钱仪吉
清词琢雪了无痕,为政风流忆北门。白燕雕梁远泥滓,黄花老圃淡琴尊。每怀湖海阴求士,竟卖园亭已到孙。惆怅能诗张相国,不教林下驻游轩。
题沈令瞻松卷
明·薛瑄
底处知君忆所天,瞻松终日涕涟涟。春翻时雨情何极,秋洒凉风兴慨然。鸟语故巢天欲曙,鹤来沧海月初圆。此情欲问何时尽,直到苍苍化石年。
过定林谒荆公画像(其二)
宋·释道潜
壁间千字走龙蛇,好事何人护绛纱。一读已能生感慨,暮檐萧瑟更啼鸦。
秋思二首(其一)
明·释函是
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宜雨又宜旸,筹农念略康。豫齐愁雨潦,徐沛廑河防。仍是忧饶乐,那论暂与常。敕几忙失学,惭偶对缣缃。
梦馀
明·许国佐
一梦燕潮两故乡,萧萧风雨透窗凉。醒来空忆归飞雁,岁岁逢秋喜欲狂。
舟中夜雨
明·赵完璧
细雨江风晚,萧条落小舟。一身千里外,百虑五更头。水绕还乡梦,云凝去国愁。沈沈不知晓,一雁叫寒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