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田园
咏物抒情
母爱情感
乡情民瘼

译文

人们养蚕时总是担心蚕收成不好,今年蚕的收成却非常丰富,茧堆积如山。
全家人和儿女们高兴得快要发狂,忙着把蚕茧送去缫丝。
南方人夸赞冷盆缫丝法,冷盆缴绕着细丝,多么均匀。
北方人崇尚热釜缫丝法,热釜缫出的丝圆滚滚的,线头多而丝长。
现在南北的缫丝法都得到了发展,热釜和冷盆都在同一个织布机上使用。
织布机上的转动机需要靠脚踏来驱动,丝从钱眼似的孔中穿过,滑溜溜的。
这不是弦乐器也不是管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村北村南的织布声相互应答。
妇女们此时还在互相交谈,准备着家里的织布工作。
县里的官员已经催缴税款了,如果不及时交清,就没有剩余的丝绸了。
为了尽快交税仍担心拖欠太多,车子啊车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王祯的《缫车》描绘了古代农村养蚕缫丝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诗中首先描述了农户们在丰收之年,因蚕茧丰收而带来的喜悦与忙碌。满家的儿女欢欣鼓舞,忙着运送蚕茧到缫丝作坊进行加工。接着,诗人对比了南方和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与丝绸制作方式,展现了南北文化的差异。然而,无论南北,丝绸的生产都离不开缫车这一重要工具。诗人详细描绘了缫车的工作过程:妇女们踩动脚踏,调整丝线的张力,通过钱眼(指丝线穿过的小孔)添加梯级,使丝线顺畅地绕在轴上。这过程中,缫车发出的声音如同弦乐器或管乐器的低吟,村民们在村头村尾相互应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官府催税的压力的担忧,以及农民在面对赋税重压下的无奈。尽管他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生产,但仍然担心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可能面临更多的债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状态、劳作场景以及农民面对社会压力的现实困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

猜您喜欢

院中夏日(其一)
明·区大相
閟馆肃清芬,虚亭出五云。石林藏雨气,霞岛辨峰文。露影仙茎溢,莲香太液闻。携琴扫萝径,闲坐咏南薰。
黄润夫北山新居
明·张羽(凤举)
小径城阴绕薜萝,瓦盆相对长高荷。花深山鸟时还下,地僻儒绅暂亦过。草色雨亭生画景,炉香秋院引弦歌。分明萧散红尘外,未必仙居定若何。
园居六十章(其四十六)
明·张萱
白鹤洲前白鹤飞,在阴常和弄斜晖。冰壶门外双双舞,何日云巢乳雪衣。
山家(其二)
宋·方岳
明月相看未厌贫,好风无价一披襟。苔檐不扫少来往,两部鸣蛙草自深。
肥、瘦二马(其二)
元·郑元祐
百战才馀骨与毛,枯株倚着费抓搔。何人终惠还刍秣?拂拭风鬉气尚豪。
池上菊烂然
宋·韩淲
彼美黄金花,为我绕池游。十月无清霜,尚作重阳秋。胡广潭何为,陶潜篱何求。人物偶相值,终古评不休。兴惬景勿违,语到气自遒。小摘问颓龄,记取南山幽。
鲁村道中
金·鲜于溥
小桥沙路已堪图,更著衰翁跨蹇驴。暮霭似催寒日短,秋容仍带远林疏。雕盘平野黄榆落,兔走横冈白草枯。渐喜閒身远朝市,一年强半在村墟。
同学缪书屏六十寿言四首(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曹家达
自昔有道侣,弃职作散仙。误落尘网中,忽忽六十年。会心不在远,脱略遗真诠。春荣不自恤,秋花有馀妍。彭殇勿复问,道在逍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