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天
写景
抒情
哲理
人生感悟
四季变化
自然物候
时光流逝
宇宙哲理

译文

春风吹来,使百花齐放;秋露降下,使百草凋零。
羲和驾驭着日月,如同飞鸟般疾速地运行。
枯桑在狂风中呼号,俯瞰着无边无际的波涛。
气流的变化使万物随之改变,就连坚固的金石也无法自保。
人生就像蜉蝣一样短暂,时光不断前进,为何人们不能像天地一样长存不老呢?
天地也有终结的时候,微小的生命又何足挂齿呢?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更迭为背景,探讨了生命与时间的短暂与无常。开篇“春风荣众芳,秋露悴百草”,描绘了春去秋来,万物生长与凋零的自然规律,暗喻人生的盛衰变化。接着“羲和策日月,疾急两飞鸟”运用比喻手法,将太阳与月亮比作飞鸟,强调时间流逝之快,如同飞鸟掠过,一瞬即逝。“枯桑号天风,俯仰波浩渺”进一步描绘自然界中的景象,枯桑在狂风中呼号,波涛汹涌,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力量的强大。随后“气流物随化,金石不自保”指出即使是坚硬如金石之物,在自然变化面前也无法自保,暗示了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法则的支配。最后,“人生寄蜉蝣,时迈胡不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将人比作蜉蝣,生命如同蜉蝣般短暂,不禁让人思考为何不能永葆青春。而“天地有终穷,微眇何足道”则揭示了宇宙的无限与人类的渺小,感叹于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对生命、时间与宇宙关系的哲思。

许谦

69首
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题方仙翁点易图
宋·陆宗亮
云锁瑶扉童未起,树摇凉露鹤初还。曲肱道士清溪水,心在羲皇未画前。
送僧之庐山
元末明初·梵琦
简寂观中甜苦笋,归宗寺里淡咸齑。庐山面目分明露,衲子身心特地迷。秋到树头黄叶落,夜深峰顶白猿啼。参禅若也求玄妙,十万流沙更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