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天
抒情
节令
田园
抒情怀古

译文

走过青葱的林间小路想要回家,忽然看到哪一家的茅屋隐匿在树林之间?
云层初起,其中似乎还藏着雨意,微风渐渐吹过,稍微显露出山峦的轮廓。
世间百态我已尝遍,深知懒散中蕴含的尊贵;万物老去,我感到秋日的闲适。
天地为我打开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这等美景足够与我心中所追求的诗情相抗衡。这样的美景我不允许自己轻易错过,要一直沉浸其中。

赏析

这首《秋郊》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诗人漫步于郊野之中的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情感的交融。首联“行过青林径欲还,谁家茅屋在林间?”描绘了诗人穿行于青翠的树林之中,似乎想要返回却又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远处隐约可见一户人家的茅屋,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颔联“云初涌出半含雨,风渐吹开微露山。”通过动态的云雨和静态的山峦,展现了秋季特有的天气变化,云层逐渐聚集,预示着即将下雨,而轻风吹拂,使得山峰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颈联“世味尝来知懒贵,物华老尽觉秋闲。”诗人通过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经历了世态炎凉后,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宁静,认为这是真正的悠闲与富足。尾联“天开胜境为诗敌,未许幽人稳闭关。”诗人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认为它是自己创作诗歌的对手,激发了内心的激情与创造力。同时,他也表达了不愿轻易封闭自我,而是愿意继续探索自然、体验生活的心愿。整体而言,《秋郊》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因

272首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